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57岁,以青壮年多见;胸外伤5例,肝脾破裂12例,多发刀刺伤12例,颅脑损伤5例,消化道出血2例经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抢救成功率100%。
2院前救护
2.1早期补液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彻底止血之前,快速、大量的补液复苏,尽可能地将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减少早期病死率。
2.2创伤的转运近年来,美国将高级创伤生命支持生命训练,即在事故现场“就地复苏,再转运”的原则修改为“不复苏立即转运”[1]。王正国提出现场做简单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控制进行性大出血,再转运,有条件时边转运边治疗。
3急救措施
3.1伤情的判断与评估伤后1h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
3.2合理安置采用平卧位或休克体位。
3.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
3.4迅速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严重复合伤的须建立2-3条静脉通路,常选大静脉,最好用留置针,遇有穿刺困难的,可静脉切开。液体复苏是抢救休克的必要手段之一。
3.5纠正酸中毒目前对酸碱失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勿碱”。只有在ph<7.2时,才静脉注入碳酸氢钠,以后依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药量,否则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而加重酸中毒。
3.6止痛疼痛可引起休克,必要时可注射盐酸哌替啶50-100毫克。但应注意其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的慎用。
3.7积极处理原发病在纠正休克过程中,积极处理原发病,在创伤中主要因大出血而引起的休克,首先要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措施。
4护理
4.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并详细记录,随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1意识、神志休克病人表现为烦躁、模糊、恍惚、昏迷。如果病人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示缺氧加重,病情危重;如果病人由烦躁转为平静或反应迟钝转为能清晰回答问题,表示脑循环已得到改善,病情出现好转。
4.1.2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失血性休克病人,面唇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表示病情加重。
4.1.3血压与脉压失血性休克病人必须定时监测血压与脉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如果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征象。
4.1.4脉搏休克病人脉搏多大于120/min且细弱、快,甚至摸不到,如果脉搏逐渐增强有力、变慢,提示休克好转。
4.1.5呼吸一般应持续低流量吸氧(2-4/min)失血性休克病人如果呼吸浅、快、不规则,则提示病情恶化,需高流量吸氧(6-8l/min),停止吸氧前先降低氧流量,逐渐停用,使呼吸中枢逐渐兴奋,不能骤停。
4.1.6体温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以免加重休克,但不能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应增加室温,增加被服。多数创伤性失血病人同时伴有多处损伤,骨折、腹部脏器破裂等,需及时手术止血及清创等。对需手术的病人,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必需的术前准备。
4.1.7瞳孔休克早期、休克期、病人的瞳孔都是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的。如果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人处于濒死期。
4.1.8尿量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少于17ml/h应警惕发生急性肾衰竭。
4.1.9皮肤的护理采取每2-3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并避免拖、拉、推动作。
4.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休克时常采取侵袭性措施,如导尿、静脉切开等,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4.3心理护理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工作。
5体会
5.1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5.2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根据创伤患者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责任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通过合理分工,确保抢救工作快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5.3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护士应配合医生观察病情,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避免不可逆转的病情变化,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5.4耐心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病人及家属的信赖,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也是抢救成功不可少的环节。
5.5护理人员的要求①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有高度的责任心。②有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果断判断病情,准确的护理技术。③有较好的应急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