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9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率也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四健康杀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相关研究证实,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然而,目前大多数护理干预均是在院内进行,对于出院后的护理难以延伸,致使老年痴呆院外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病情控制较差,增加了再次住院的风险。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由此出发,选取31例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分析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组,单数者纳入常规组(n=31),双数者纳入试验组(n=3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痴呆的诊断标准[3],年龄≥60岁,可进行基本语言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精神类疾病,视力、听力障碍,严重心肺肝肾脏器疾病患者。常规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6±15.24)岁,平均病程(1.78±0.25)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1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学及以上3例;试验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71.97±16.03)岁,平均病程(1.80±0.37)年,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2例,高中或中专7例,大学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活及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嘱患者及家属定期回院复诊,或不适随诊。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健康档案。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延续性护理的实施目的及护理操作流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主要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年?g、职业、联系方式、家族史等)、基本病情、治疗用药情况、生活及饮食运动习惯等。(2)评估病情,落实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初步评估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执行,如用药指导、出院后的锻炼计划、认知功能训练方案等。(3)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发放健康知识科普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健康知识宣教,告知痴呆症的相关疾病知识、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和方法等,使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老年痴呆症,从而更容易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及时给予处理措施。同时,每个月选择2个公休日举办专家健康讲座,教导患者及家属如何饮食护理,如何落实康复锻炼,如何正确进行心理护理等。(4)成立病友会。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家属成立老年痴呆病友会,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或参与户外活动等,共同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安全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使之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并提高患者的语言、社交能力。(5)定期随访。①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后第3天给予首次电话随访,之后每月1次,主要询问患者用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进度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或表扬,并进行治疗、生活、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②门诊随访。患者出院时,嘱其1个月回院复诊1次,由神经内科医生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并询问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和针对性给予健康知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③家庭随访。每隔3个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随访内容与电话、门诊内容一样,此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是否舒适、安全,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指导意见。
1.3 观察指标
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情况。(1)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测评,此量表主要包括记忆力、集中力、空间定向、算数及语言功能等内容,总分30分,若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评分<20分,或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评分<24分,均表示患者存有认知功能障碍,且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4]。(2)生活质量:采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总分值范围在13~5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3)治疗依从性:主要观察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膳食、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方面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MMSE评分为(19.65±4.37)分,常规组为(19.88±4.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1.004)。护理后,试验组MMSE评分为(27.49±5.15)分,常规组为(20.31±3.82)分,试验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2,P=0.02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QOL-AD评分为(22.91±4.16)分,常规组为(23.03±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3,P=0.877)。护理后,试验组QOL-AD评分为(37.63±5.7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6.8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6,P=0.009)。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膳食、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痴呆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患者记忆、分析判断、性格、空间定向等方面发生障碍,丧失了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护理人员从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院外健康教育、电话、门诊、家庭随访等方式,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及康复情况,针对性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相关研究也证实,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护理[7]。
在本研究中,常规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建立健康档案和评估病情,有助于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更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o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学习老年痴呆的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及治疗的错误认识,增强患者及家属的自信心;定期随访能够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使患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居家护理,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