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89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且该病起病隐匿, 不易被察觉, 患者就诊时多数为中晚期, 使得治疗效果欠佳, 病死率较高[1-5]。对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效果显著, 配合高效的护理手段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本院肝癌灌注栓塞治疗并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经影像学及穿刺活检确诊, 年龄37~76岁, 平均年龄(66.8±3.9)岁;疾病分期:Ⅰ期患者20例, Ⅱ期患者49 例, Ⅲ期患者31例。手术时间120~309 min, 平均手术时间(201.3±36.0)min。
1. 2 方法
1. 2. 1 介入治疗方法 采用 Seldinger 技术, 电视监控下穿刺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肝肿瘤供血动脉, 了解肿瘤血供情况, 行肝动脉造影后, 再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或化疗药物加栓塞剂, 阻断肿瘤血供, 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6]。
1. 2. 2 术中护理 术中取仰卧位, 做好铅护屏障安置, 确认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约束上肢, 常规消毒铺巾, 选择合适穿刺点。对术中出现紧张不安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对于术中出现造影剂过敏或肝动脉痉挛, 应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工作, 快速控制患者的症状。若手术时间过长, 则应安排好排尿、排便护理, 做好术中记录, ?录药物、耗材、器械等使用情况。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期等指标, 生存质量评分采用万崇华等编制的“肝癌患者特异性生命质量评价量表”, 分别对生理、心理、症状及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7]。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生活质量变化 对患者实施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灌注栓塞术, 并给予术中护理配合后, 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大幅提升,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其中出现12例腹胀、纳差, 2例恶心呕吐, 7例高热(>39℃), 3 例白细胞下降, 4例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KP)一过性增高, 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和保肝治疗, 症状有所好转。另有2 例并发黄疸, 2 例腹水或腹痛加重。
2. 3 生存期 经随访发现3个月时, 本组患者的生存率为100.0%, 6个月时本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4.0%, 死因:9例肺内转移, 5例门静脉阻塞, 2 例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肝癌通常发现于癌症中期或晚期,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切除患者而言, 此时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采取经动脉介入栓塞和灌注化疗治疗[8-13]。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灌注栓塞术可通过提高肿瘤灌注动脉的局部抗癌药物浓度, 加用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 通过碘化油与化疗药物的共同作用, 阻断肿瘤血供, 同时栓塞以延长药物在肿瘤组织内停留时间, 而起到持续化疗的作用。然而术后患者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皮肤、骨髓抑制、黏膜损伤、呃逆等并发症。有临床研究发现, 术中患者配合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4-16]。
本研究发现, 对患者实施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灌注栓塞术, 并给予术中护理配合后, 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率为100.0%, 6个月时本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4.0%。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灌注栓塞术, 并在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缓解不良反应情况,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