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血肿穿刺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4例。年龄39.4~75.3岁,平均年龄为(54.3±4.8)岁,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经临床诊断和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中关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从出血位置上来看,脑叶出血者10例,丘脑出血者4例,基底节出血者33例,破入脑室者8例,平均出血量为(78.9±4.4)ml。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颅骨钻孔引流术,以冲洗的方式对血肿进行引流,在内完成后结合患者引流情况,选择保留引流管天数,通常情况下为3.5~6.5 d。
1.2.2护理
1.2.2.1术前护理 护士应协助患者卧床,同时告知卧床重要性,争取患者配合,适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做好术前心理干预,消除内心不良情绪,树立起战胜病魔信心。对于意识不清者,应改为侧卧或平卧,将头部固定在一侧,对于焦虑这可使用适当剂量镇静药物。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甘露醇为患者静滴,持续低流量氧气,对意识不清者放置导尿管,在手术前,做好化验等常规准备工作。
1.2.2.2术后护理
1.2.2.2.1穿刺位置引流护理 护士应观察患者穿刺位置是否存在渗血现象,每天都要更换该位置敷料,确保干净整洁性。全面控制引流袋高度,在脑室和血肿相连情况下,袋子应提升12~15 cm,若不相通,则应降低20 cm左右。
护士记录引流量,观察颜色和性质,当患者需要翻身时,必须检查夹管[3],预防反流。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在此期间内应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如存在引流液外漏,要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协助其进行处理。
1.2.2.2.2病情观察 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脑疝,术后再出血等征兆。有文献表明,患者术后意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进展。在脑出血后,患者颅内压上升,出现水肿,如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则会形成脑疝,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护士要每30min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一次,全面防止脑疝出现。
该症状的早期表现为瞳孔缩小,意识不清,血压不稳,光反应不灵敏等,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2.2.2.3呕吐,恶心者护理 对于存在恶心,呕吐者,首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性,杜绝感染,将头部固定在一侧,保证分泌物顺利流出,如有需要,为患者吸痰,实施口腔护理,早晚各一次,定期翻身叩背,这样有利于痰液咳出,如痰液过于粘稠,则实施雾化吸入,如遇阻塞[4],可行气管切开,注意做好相关护理。
1.2.2.2.4预防继发性出血 ①保持良好休息姿势,在为患者翻身过程中,动作不能过猛,适当调高床头角度,如病情稳定者,可将床头提升至30°。这样可利于血肿消退。②控制患者血压,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如果血压接近危险线,应使用适当剂量降压药,掌握药物输注速度和有效浓度,预防心脏供血不足。③为患者提供良好休息氛围。降低外界刺激,保持心境平和,每天控制探病者人次。④告知患者不能用力排便,可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必要时使用番泻叶,开塞露等缓泻剂。
1.2.2.2.5康复干预 患者如术后病情稳定,可进行适当术后康复锻炼,以患者耐受和不对抢救工作造成影响为基础。对于神志不清者,护士应每天对患者关节保持正常功能位置,适当对患肢按摩。保证血液流通。
对于神志清醒者,可建议其进行适当锻炼,例如漫步走,轻音乐广场舞等。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统计患者治愈和死亡例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的方式计算。
2结果
经治疗后,痊愈者50例,有效率为90.91%,死亡5例,占总数的9.09%;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仅就治愈者为调查对象,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3例发生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率为8.00%,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痊愈。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症状,在以往一般使用开颅术进行治疗[5],但这种方式治愈率低,创伤严重,预后差,目前已不推荐临床使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技术,在治疗颅内出血方面可取得满意效果,且这种手术不受相关因素影响,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符合相关文献提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出血者,推荐使用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可全面改善病情预后,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