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60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4岁,疗程2~22年,中位病程14.5年,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肾病17例,合并高血压23例,胰岛素治疗2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38例。
1.2临床表现 低血糖反应的临床症状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两组。交感神经过渡兴奋的表现:冷汗、全身乏力、心悸、饥饿;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精神行为失常、语无伦次、单侧肢体乏力、四肢抽搐、震颤、神志不清。
1.3治疗与结果 交感神经过渡兴奋,经确诊后按病情的轻重分别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 ml,必要时再静脉注射10%葡萄糖250~500 ml。本组的38例患者经1次静脉用药,22例患者经2次静脉注射50%葡萄糖后,症状消失,病情恢复。低血糖的原因:15例因口服降糖药发生低血糖;10例因弄错胰岛素的注射剂量而发生低血糖昏迷;15例因空腹运动所致,8例因药物的拮抗作用所致,12例因饮食控制的过分严格所致。
2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是由于体内供糖不足的时间延长,引起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严重可致昏迷,如救治不及时可致死,如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3]。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2.1原因分析
2.1.1生理因素 老年人身体的各组织、器官随着年龄逐渐老化,功能逐渐衰退,用药后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生物利用度均降低,血浆蛋白的浓度、免疫功能、机体的耐受能力均降低,可以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脑组织对低血糖反应非常敏感,因脑组织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于血糖,当血糖<2.8 mmol/L时,就会发生脑功能的紊乱[4]。同时由于脑动脉硬化,反应迟钝、或意识障碍,不能详尽而正确的表达病情,在加上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经常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人易合并慢性疾病,易使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下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易发生低血糖。
2.1.2药物因素 ①在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以磺脲类药物所致低血糖发生最多,因其种类多,临床应用时间长且价廉,服用患者较多,而降糖作用强而持久,半衰期长,代谢产物有活性,极易发生低血糖。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过大或随意加大药量,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进食少或不进食,很易发生低血糖昏迷。②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能延长或加强降糖药物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还能抑制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功能,掩盖低血糖症状。③胰岛素使用不当:部分患者使用胰岛素用量偏大,注射胰岛素操作失误,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造成硬结使胰岛素吸收缓慢导致夜间低血糖。④降糖药物使用不当: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各种感染,进食量减少,部分患者营养状况差,如此时为及时减少降糖药的剂量,也是引发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2.1.3饮食、运动因素 碳水化合物的过分限制及摄入不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常见原因。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在进食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也坚持常规用药。本组的15例患者在进食锐减的情况下未相应的减少药物的剂量。运动是发作低血糖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掌握好运动的方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本组有15例患者是在空腹运动时发生的低血糖。
2.1.4应激因素 应激状态下血糖明显升高而老年患者同时伴心、肾功能不全,可致降糖药物在体内蓄积,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而此时的低血糖反应往往被合并症掩盖,易发生低血糖脑病。
2.1.5其他因素 对低血糖缺乏认识,忽视对血糖的系统监测。
2.2护理
2.2.1药物治疗护理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降糖药的种类、剂量、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了解药物毒副作用,尽量使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小的药物。老年糖尿病患者避免重复使用比较强的降糖药物。餐前服用的药物,餐后30 min一定要进食。使用胰岛素注射需要特别注意:注射要及时、剂量要准确、部位要正确,要注射于非运动的部位,以免胰岛素吸收过快而产生低血糖[5]。嘱患者不要随意改变胰岛素的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2.2.2生活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按时作息,合理分配饮食,纠正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饮食要求,熟悉食物交换法,并根据患者并发症的不同制定不同种类的饮食。由于老年人消化能力差的特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进食量过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应减少或暂停降糖药物,防止血糖过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按时进餐,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2.2.3加强自我监测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在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应每小时监测血糖,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及泵的剂量[4]。老年糖尿病患者调节激素的能力低下,因此要告知患者不必苛求控制在良好的水平,可略为宽松,一般空腹血糖<6.9 mmol/L,餐后2 h的血糖<11.0mmol/L,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9.0 mmol/L,餐后2 h的血糖<12.2 mmol/L,病情稳定的患者监测4次/w,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监测6次/d,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2.4加强预见性护理 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突发的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抽搐应考虑为低血糖脑病的可能,常规监测血糖,尽早的诊断和治疗,防止不可逆的脑损害。
2.2.5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长期服药和反复的住院治疗,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比较重,心理上觉得愧对家人。因此,出现早期低血糖的症状是不愿告诉家人及医务人员。针对以上情况,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结论
低血糖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危害严重,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是致命的。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针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环节,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改变行为,减少或避免发生低血糖,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