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男48例,女54例,年龄48~83岁,平均6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58例,股骨头坏死2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8例,骨关节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其中骨水泥型固定36例,非骨水泥型固定66例。
2 术前心理护理
2.1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 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年龄、病情、体质、职业、要求、心理素质等,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一般病情较长,尤其是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活动减少,体质较弱,因此与患者交谈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顾虑和疑问,并认真听取患者陈述和要求,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术前的各项准备,有助于舒缓患者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
2.2增强患者手术的信心
2.2.1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患者因关节长期疼痛与功能障碍,其性格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又因高额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通过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提供一些有关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资料、手册,并给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手术康复的信心,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加快术后的恢复。
2.2.2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影响患者手术信心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防止患者手术心理障碍会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告诉患者或家属为其治疗的是一支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医护队伍。当患者和家属了解这些信息后不仅解除手术顾虑,而且会积极配合检查。其次,要科学全面地告知手术的有关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过程有一个全面了解,便于做好迎接手术的思想准备。
3 术后心理护理
3.1术后当日护理 术毕回病房,积极迎接患者,妥善安置各种引流管及止痛泵等。保持患肢髋关节外展30°,屈膝屈髋20°,下肢旋转中立位,两腿间夹枕头,两腿不可交叉和盘腿,防止患肢内收、外旋,不合作时穿丁字鞋或患肢行皮牵引。医护人员要及时查房,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思想动态,让患者及家属明白,患者的一切都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中,要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如告诉患者疼痛可用止痛泵缓解疼痛,嘱患者安静休息。
3.2术后1~3 d护理 根据体质及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术后第1 d,对于体质和精神状态好的患者,鼓励患者自主伸屈踝关节,每隔1 h做10次,持续3 s/次。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踝关节自主伸屈的次数适当减少,以静养为主,患肢被动活动,如:陪护人员在护士指导下可适当实施患肢按摩,每小时按摩10 min,健肢主动活动。术后2~3 d,开始主动活动双上肢,进行膝部按摩,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或运动下肢电动气泵治疗,以增强肢体力量和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虽然有些患者使用了镇痛泵,但仍感到疼痛时应及时对症处理,保证患者休息,减轻压力。
3.3术后4~9 d护理 这时患者引流管、尿管已拔除,精力好转,体力恢复,要指导患者通过双肘支撑或双手握住牵引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同时臀部及患肢抬离床面,高度维持在10 cm左右,保持10~15 s,重复5~10次。护士在旁协助保护好置换的肢体,并观察患者表情,及时交流心理感受,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对于部分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除了摩擦、冷热敷外,还可采用磁热疗仪治疗,减轻疼痛,以缓解心理压力。
3.4术后10~14 d护理 巩固和提高第一周的训练成果,加强患肢股四头肌力训练,练习抬高患肢,在床边进行膝关节屈伸。患者在医护人员保护下,扶双拐下地活动:先健肢着地负重,后患肢着地,但不负重,挺胸站立,逐渐扶双拐站立。学会使用拐杖早期步行:患侧肢体和拐同时迈出,随后健下肢跟上,超过双拐半脚。
3.5术后15~28 d护理 切口已拆线,患者面貌大有改善,信心十足,身体状况已大部恢复。医护人员鼓励患者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巩固和提高第二周的训练成果,增加双拐行走练习。
3.6出院指导和回访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相应锻炼计划,嘱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锻炼,回访的患者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
4 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实施心理护理,能为患者提供精神力量,发送精神面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我院实施的102例髋关节患者,患者术后1 w可在床上平卧30°,术后21 d可在床上坐90°,术后1个月双拐行走,术后2个月单拐行走,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患者心情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社会效果明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1549.html上一篇:98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