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的要求, 许多医院引进了新型的呼吸机。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多为病情危急的患者,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正确且高效的使用呼吸机是拯救和治疗患者的关键步骤[1-3]。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呼吸机性能以及使用方法, 才能使呼吸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 本文作者于2015年1~5月在本院选取部分外科危重患者, 对相关护理问题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外科危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女48例, 男52例。患者年龄6~70岁, 平均年龄(50.28±6.57)岁, 平均体质量(50.82±9.56)kg, 平均身高(160.33±2.15)cm。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最短3 h, 最长103 h, 均符合外科危重情况。本研究在实验开始前将详细了解以上所有参与实验患者或者其家属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的了解程度, 属自愿参与, 需要签署自愿协议文件,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 患者有随时退出的权力, 伦理学原则贯彻于实验过程中。
1. 2 方法 通用方法:在抢救过程中患者通常处于深度昏迷的状态, 使用呼吸机首先需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如患者双侧瞳孔对光的反射出现变化迟钝, 双肺呼吸音较粗, 则立即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进行抢救治疗。呼吸机模式一般情况下调为AV模式, 吸气和呼气的比率为1:1.5, 所吸入氧浓度为45%。如患者随后出现情况好转, 则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患者脸色以及脚手口唇的颜色调整呼吸的各项指标, 等待患者恢复正常。详细的护理策略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
2 结果
100例患者有65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65.00%。其他转院治疗的患者为15例, 放弃治疗的患者为10例, 抢救无效的患者为10例。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中主要使用的呼吸机原理多为呼气和吸气切换, 呼吸机类型主要分为定容型和定时型以及定压型[4-6]。患者在自主呼吸未恢复前均使用控制呼吸模式, 在自主呼吸恢复则使用辅助呼吸模式, 期间则使用指令性通气模式。患者自主呼吸情况逐渐增强, 则随着患者自主呼吸增强情况减少辅助通气模式, 以最后完全脱机拔管为结束。在呼吸使用前需要护理人员仔细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查工作, 如各个管道是否正常连接;气管压力是否符合预定范围;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湿化罐内的水量是否符合标准;报警相关值设置是否合适。患者在急救病房内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病室环境需要宽敞, 光线和通风均符合人体舒适标准, 室内温度在22~25℃, 湿度相对为50%~60%。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气道压力进行观察, 根据气道压力的骤降和增加实行相关护理。
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呼吸道护理。护理方法:患者气道适当的加湿加温, 呼吸机的湿化液需每日存在400 ml左右, 而水温则需为32~36℃;若患者呼吸道出现分泌物, 则实时对其进行清理, 痰多者吸痰, 若痰不多, 则每隔2~3 h吸痰1次, 吸痰时间每次<15 s。在吸痰过程中, 注意患者脸色、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防止人工气管移位、脱开和阻塞, 外套管固定的固定绷带松紧度以容纳2根手指为合适, 气囊充气量为3~5 ml, 每隔4~6 h放气1次, 在气囊放气前将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抽吸[7]。整个使用过程护理人员需定时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并调整参数设置。护理期间为预防患者肺部感染, 吸痰所使用器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 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翻转身体、叩背以及按摩身体受压部位, 床铺定期清洁。患者被病情侵扰在心理方面需要相关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使用呼吸机前应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使其了解呼吸机使用的意义和必要性, 以消除不良情绪, 在抢救进行中护理人员须冷静有条理的对患者实施最为有效的护理, 同时关心体贴患者, 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呼吸机培训, 考核相关使用手法, 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指导[8]。本研究结果显示, 100例患者有65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65.00%。其他转院治疗的患者为15例, 放弃治疗的患者为10例, 抢救无效的患者为10例。
综上所述, 在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呼吸道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护理,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学习先进知识、技术, 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