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84-03
肝气犯胃型胃痛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胃为水谷之海,在生理上,肝主疏滞,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及排滞功能[1~2]。情志不遂,肝失疏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导致胃气失和,引发胃痛[3]。提示胃痛的病因中郁怒忧伤,气血不畅是重要的病因。本文回顾性分型分析了本院采用情志护理对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护理获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高州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尾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4.3±12.7)岁;病程8~49 d,平均(15.7±11.9)d;病因:浅表性胃炎患者1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3例,十二直肠球部溃疡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2.7±12.1)岁;病程8~44 d,平均(16.1±10.9)d;病因:浅表性胃炎患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5例,十二直肠球部溃7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 具有典型的胃脘痛症状及肝郁气滞的一般表现,如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连及胁下,病位不太固定,或左或右,或呈走窜性,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发病与情志改变有关,喜太息,脉弦劲或细,重按有力,舌淡红,苔薄白[4]。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采用中药柴胡汤为主方,方中柴胡、香附理气止痛,枳壳、陈皮理气和胃,川芎调理气血,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效。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的作用。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有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及其它对症支持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干预方法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如下。
1.4.1 情志护理 ① 疾病宣教 向患者耐心详细说明肝郁气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说明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而引发胃脘痛的发作机理,举例说明情志若调节不善将加重肝郁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症状,饮食障碍将愈发明显。② 情志调节 与患者耐心细致的沟通,了解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告知患者保持心理宽松,劝导患者戒忧、戒愁、戒怒,忌思虑过度,鼓励患者勇敢的消除焦虑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及勇气,乐观的面对负面情绪;③ 情志克制法 指导患者将要出现忧虑、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时,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克制。转移注意力法:充分发挥大脑神经调节功能,将注意力分散至愉快、美好的想象中,包含过去愉悦的经历,未来美好的期待。催眠方法[5]:自我暗示告知自己是可以战胜负面情绪,自己是最优秀的,可以应付任何的负面情绪。找人倾诉法:当前2种方法仍旧无法控制负面情绪蔓延时,立即找人沟通,沟通的时候更多的倾诉,尽量以美好生活话题或愉快回忆为主。情绪宣泄法[6]:当无法克制负面情绪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宣泄,例如大声将自我的忧虑说出来,大声的表达自我来实现暂时性的忘记。
1.5 疗效评价
1.5.1 胃痛疗效评价[7] 痊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泛酸、嗳气、呕吐)消失(近2个月内未出现复发),饮食正常,体质明显好转,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感;显效:胃脘痛症状基本消失(近2个月内未复发),其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饮食、精神、体质与以前比较明显好转;有效:胃脘痛症状减轻,其它症状亦出现一定程度改善,可小发作,但程度明显降低,体质、精神及饮食有一定进步;无效:胃脘痛减轻不明显,甚至呈现进行性加重。
1.5.2 症状分级量化赋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相关内容拟定,中医症状包含胃痛、胃胀、呕吐3项,按照轻重情况依次赋予0、2、4、6分,3项之和为症状分级量化得分,得分越低代表症状越轻。证候积分越高表明肝郁气滞症状越严重。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评价 见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中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及脾胃素虚等病因所引发,中医在治疗胃痛的根本方法为宣通,其主要通过疏肝理气、理气解郁为主,亦是治疗气滞型胃痛的关键。
情志护理亦可属于心理护理层次,其主要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实现良好临床疗效的目的。肝郁气滞型胃痛以肝郁气滞型为主要表现,发病与情志改变,喜怒忧愁有关。情志不畅、饮食伤胃、胃失和降而痞胀、外邪犯胃致脾虚。张成[9]认为肝郁气滞型胃痛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衡,横逆犯胃所引发,另一是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肝郁气滞型胃痛一方面应采用温通、补中,恢复脾胃功能,另外应结合肝郁气滞的情志性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本研究中对照组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仅采用中药汤剂柴胡汤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方中柴胡含有柴胡碱,可有效降低胆酸浓度,减少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枳壳可增强胃的排空能力,促进肠胃蠕动,减轻胃胀,协助消化,陈皮具有理气和胃,川芎调理气血,甘草缓急止痛之效,诸药共用可有效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观察组患者在中药汤剂柴胡汤治疗联合情志护理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采用症状(胃痛、胃胀及呕吐)积分评价疗效来看,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情志护理联合中药柴胡汤剂可更好改善肝郁气滞胃痛症状。本研究中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疾病宣教、情志调节及情志克制方法,疾病宣教属于认知方面干预,其通过讲解肝郁气泄型胃痛与情志不良的发生及预后关系,提升患者对情志的重视,后通过情志调节,使患者戒忧、戒愁、戒怒,忌思虑过度,协助患者保持宽松心态。情志克制方法是情志调节中的预防方法,其通过指导患者在无法克制负面情绪时,采用的调节手段。通过上述3种情志调节方法可有效实现保持良好心态的目的。情志护理在干预气滞胃痛患者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 其不同于常规的药物治疗,语言作为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一大重要手段,在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应用上抓住了引发肝郁气滞型胃痛的重要病因,有效的消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大的精神波动,保持心情舒畅,利于疾病的转归;② 稳定的情绪,有效的精神支持是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治疗的关键,是治疗依从性的保障,通过良好的情志护理后,不仅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治疗的依从性,还可从源头上预防由于情志不畅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引发的的胀痛。本研究中情志护理在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应用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对不同心理负面情绪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情志调节措施,未能深入研究仅采用情志调节在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的疗效。
综上,本文的研究结果亦表明通过情志调节联合中药治疗有效提升了肝郁气滞型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肝郁气滞症状。但由于本研究中选取的样本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