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78
动静脉内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瘘堵塞可造成血液反流, 影响透析流程[1]。为确保透析充分性, 内瘘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贯穿优质护理。本院开展内瘘优质护理模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内瘘透析的患者为观察组, 50例2012年2月~
2013年2月内瘘透析的患者为对照组。患者符合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诊断(分期按 K/DOQI 标准)[2], 具有血液透析指征, 采用动静脉端侧/端端吻合方式。观察组患者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61.4±5.4)岁, 男29例, 女21例, 入选本实验前内瘘使用时间6个月~3年, 平均使用(18.4±9.6)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37~73岁, 平均年龄(62.4±5.7)岁, 男28例, 女22例,
内瘘使用时间6个月~3年, 平均使用(19.4±8.3)个月。
排除近1月内出现重症感染者以及使用抗凝剂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 给予传统常规内瘘护理模式, 定期清洁穿刺处, 保持局部皮肤卫生, 保护穿刺侧肢体, 并用听诊器检测血管震颤和杂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注意穿刺处的保护和自我护理。
观察组 护理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 掌握并总结透析患者一般情况, 根据内瘘失效的危险因素筛查高危患者, 做好优质护理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①专责护士每天常规内瘘护理的同时, 着重健康宣教, 监督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叮嘱患者及家属在透析24 h后, 完全止血的情况下热敷内瘘旁皮肤, 但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并维持内瘘周围皮肤干燥。指导患者或者家属对内瘘周围局部按摩, 以拇指做环状加压血管, 沿血管循行方向推向肩部, 注意按摩力度, 2~3次/d。②对于具有高危因素者, 强化护理力度, 对于高龄患者、三高患者及既往有内瘘失效病史者, 加强内瘘监测和评估力度, 由高级责任护士完成, 每周于透析前后定期监测和评估, 并详细记录。积极对症处理, 营养较差者指导患者饮食, 避免血栓形成。定期监测内瘘血流量, 采血时以健康侧上肢, 避免感染。
1. 3 观察指标 护理2个月后, 由护士长评估内瘘成熟度[3]:成熟标准为瘘管血流量>600 ml/min, 血管边界清晰可见, 桡动脉、头静脉直径均>2 cm;记录内瘘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内瘘成熟度为90.0%(45/50), 优于对照组的80.0%
(40/50)(P<0.05);观察组感染2例、血肿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感染4例、内瘘堵塞1例、血肿2例、发生动脉瘤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 内瘘功能直接关系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由于血液透析时间长, 甚至终生使用, 因此内瘘功能的维护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4]。本院为加强透析患者内瘘维护工作, 开展优质护理模式, 以维护内瘘功能, 对内瘘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5, 6]。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力度, 而且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 采用针对性和高效性护理。该种护理模式对护理资源进行有效分层, 可合理安排护理工作, 明确护理者的护理目标和工作内容。对于高龄者、三高人群者加强监测力度, 有效降低内瘘失效的风险, 同时营养较差患者以及超滤过多者也采用针对性护理, 强化健康教育力度[7, 8]。研究显示, 通过优化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内瘘成熟度, 降低内瘘堵塞、感染、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延长内瘘使用期限,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确保患者充分透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