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对高等护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2]。在当代,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还需要较好的综合能力[3]。随着护理教学的改革,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教育界文献和教学实践中[4-5]。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排斥的心理,当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时,需要较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的学习,但是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时,再加之老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兴趣往往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汲取过往模式的精华,摆脱单向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提高学习成效[6-7]。为协助学生顺利融入这一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将作为指导者辅助学生的学习过程,赋予学生21世纪学习工具,让他们自主学习与互动协作。挑战式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基于一种网络学习的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笔者将挑战式教学应用于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从本校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每组均有34名学生。对照组男生1名,女生33名,平均年龄(21.03±1.42)岁;
试验组男生2名,女生32名,平均年龄(20.53±1.26)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2,P=0.130)。
1.2 方法 两组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斌全主编的《护理行为与沟通艺术》作为主教材,均为24学时,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课,由同一教师授课[8]。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理论方式进行教学,试验组采用挑战式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设计 在实施挑战式教学前,教师应当按照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计划[9]。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挑战性问题,挑战性问题由5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研室老师共同讨论拟出。在开课时,教师将挑战性问题交给学生进行应战,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科书、网络资源等)团队讨论式学习或者自主学习,得出挑战性问题的结果或者答案,并由该团队提出新的挑战问题让其他团队应战[10-11]。为了增加互动学习的参与度,课堂上挑战应战的过程中在班级创设的微博或其他网络交流形式开展讨论,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学习的状态也便于教师随时掌握[12-13]。教师也可根据各个章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如讲授、角色扮演、小讲课、小组讨论、资料查阅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
1.2.2 教学实施 学生在开课前分为小组或团队,接受老师给出的挑战性问题[14]。学生可以通过咨询、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案,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老师评选出最优解决方案,该小组为胜出方[15]。课后学生对此次学习过程进行成果的整理并对学习信息进行反馈,准备接受新的挑战式问题。教师在开课前首先应进行挑战式课程设计,提出本节课的挑战式问题,并把它发布于创建的微信平台或其他网络平台,主要任务是学习环境的构建,指导并协助学生。课堂上,对整个挑战过程进行监控,并对重点知识、难题给予讲解。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整理优化教学方案。
1.3 效果评价
1.3.1 课程成绩评价 教学计划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理论考试:两组采用相同试卷实行闭卷考试;实践能力考核:通过OSCE(问诊+健康教育)进行考核。
1.3.2 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评价 教学计划完成后,采用相关学者编制的大学生合作能力量表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16]。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由授课老师统一发放,学生在填完调查问卷后授课老师现场统一及时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考试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实践能力(问诊+健康教育)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两组学生合作能力比较中试验组总分高于对照组,各个维度中除合作情感与情绪调控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中,试验组总分高于对照组,各个维度中除信息素质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挑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从成绩来看,两种教学方式结束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其中可能与同一教师授课,重点知识的指出并讲解有关。试验组的实践能力(问诊+健康教育)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挑战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特别是OSCE考试中问诊和健康教育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导,传统的课程实训方法是“期末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再次改进提高的机会。课堂上教与学严重的不平衡,挑战式教学结束了传统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
3.2 挑战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由表2~3可知试验组的合作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各个维度中除合作情感与情绪调控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各个维度中除信息素质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挑战式教学,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在课前、课中相互讨论交流,互助协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提前提出挑战式问题,交由学生思考,加上大学生好胜的心理,学生们积极去咨询、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来提出解决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增强[17]。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小组成员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努力寻找答案,更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挑战式教学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其设计最为关键。完成挑战式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挑战式课题的选择是否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课题难易程度的把握[18]。“挑战”是跳起来摘苹果,如果苹果树过高,经过一定的努力也不能得到,“苹果”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了,因此,在把握挑战问题时应该注意适度原则。挑战式教学也有其局限的方面,如在分组中,既然是分工协作,工作就会有差别,其中不免会有“打酱油”者,在教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学生们的参与及表现。杨欣等[19]认为适度的挑战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但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韧性不尽相同,教师在设置挑战问题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因组队而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差异性原则。
通过本次挑战式教学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尝试应用,笔者可以看出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较传统教学优势明显,对于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相信挑战式教学在其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发展[20-2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