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1.1 语言沟通的特点 由于发育水平有限,1岁以内的婴儿语言发育尚不成熟,多以不同音调、响度的哭声来表达身心的需求。1~3岁的幼儿开始学习语言,常有吐字不清楚、用字不准确、重复字较多的现象;不仅自己表达不清,也使对方难以理解。因此,婴幼儿尚不能或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进行沟通。3岁以上的小儿可通过语言并借助肢体动作形容,叙述某些事情,但易夸大事实,掺杂个人想象,缺乏条理性,准确性。
1.2 认知能力沟通特点 小儿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判断、分析能力远比成人差,容易影响沟通进展与效果。
1.3 患病后身心反应影响沟通特点 医院常被患儿认为是最不安全、最可怕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陌生环境里,他们常感到不安、焦虑、恐惧,使之成为语言沟通的极大障碍。
2 与患儿沟通的途径
2.1 语言沟通 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沟通的效果,因此有效的语言沟通必须采用双方能懂的话语。
2.2 非语言沟通 对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差的患儿尤为重要,可通过护士的面部表情(和蔼友好的微笑)、手势、动作(亲切温柔的抚摸)使护患双方分享信息,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
2.3 游戏 为适应沟通的需要,护患共做治疗性游戏可使患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处理周围关系,适应医院环境,缩短护患距离,消除不良情绪,为尽快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绘画 患儿通过绘画可表达愿望,宣泄情感。护士通过绘画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3 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3.1 尊重 与患儿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特别是尊重患儿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3.2 主动介绍 首次接触患儿时,护士应首先自我介绍,与家长沟通,对于胆小的患儿需温柔地与之交谈。主动介绍病区的环境,带其看病房,介绍小朋友与其认识。
3.3 耐心倾听和交谈 对较大的患儿,如学龄前的儿童,应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特别是焦虑的情绪,我们要耐心倾听,对其尽量安慰。
3.4 诚信 绝大多数患儿因生病与熟悉的人分开接受治疗时,容易恐惧不安。表现为不合作、哭闹、逃跑等。这时应耐心抚慰,不能应用一些小谎话哄骗患儿接受治疗。一旦这样,患儿再次治疗时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3.5 保护隐私 保护患儿隐私是医护应尽之职责。在工作之外,医护人员对于患儿个人姓名和病情等方面应避免提及。尊重患儿的隐私,让患儿能放心就诊,体会到医院的人文关怀。
3.6 循序渐进 患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耐心引导,循序渐进,直到患儿能心情放松的很好配合治疗。
3.7 调整心态 患儿的家长因为爱子心切,普遍认为自己孩子的病情最重,最急需得到治疗,这时应与患儿家长沟通,稳定家长情绪,争取理解和合作。
3.8 环境要求 儿童心理脆弱,容易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感,一个温馨的环境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与不安。儿科病房应避免冰冷的颜色,多用些暖色调的装饰,或一些卡通人物的壁画贴纸,能很好地拉近医护人员与患儿的距离,产生亲切感。
3.9 鼓励与表扬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如在患儿接受静脉穿刺时,应及时表扬患儿的勇敢,鼓励其坚强。及时与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的感受,并在沟通中对患儿进行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在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