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在临床医学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属于心率失常的一种表现,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阵发性,明显特征为突然发作,或是突然停止,发作时临床症状有:心悸、胸闷、头晕、心绞痛等等,如果发作时间较长,患者将会出现低血压,严重的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通常会在150-250次/min,节律规范,每次发作时间不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本次研究中选取了5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择取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诊治5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为23例,实验组患者为24例。参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1.8)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2.2)岁,两组患者均表现出如下症状:胸闷、头晕、血压下降等等。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也就是常规知识普及,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主管护士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拟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病情,实施常规教育,宣教时间最好维持在30min。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急诊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第一,心理护理。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发病期间具体症状表现为:胸闷头晕、心悸等,这使得患者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因而医护人员需要用亲切的态度,去抚慰患者的心理,在执行各项操作时需具备一定的技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疼痛,患者安全感得以有效提升,负面情绪控制得当,这对患者治疗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2]。第二,密切观察病情。在患者用药之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观察,尤其是患者的心电图,同时观察其心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其频率以及时间进行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观察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比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研究中,运用了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实施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具体数值参见表1:
3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心脏疾病,通常情况下预后效果较好,一般来说,该疾病引发的原因主要是精神紧张或是过度疲劳,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极大,可能会促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致使其心力衰竭,引发患者休克,更严重将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必须对其实施急诊优质护理,让患者在最短时间之内恢复心率,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引发更严重的后果[3]。
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急诊护理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患者治疗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不适情况下降,因而急诊优质护理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优质护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极高,他们需要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避免不良刺激,注重患者心理感受,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与情绪,使其配合药物治疗,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加强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本次研究成果与戴丽娜[4]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一致,因此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在临床医学中,室上性心动过速作为常见的疾病,往往发病突然,经过有效治疗,加以后期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从最大限度减缓患者不适,促使脏器循环迅速恢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严密观察,给予护理干预,保障静脉通畅,做到准确用药,做好抢救准备,解除患者不良情绪[5]。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运用急诊护理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结语:
总体来说,临床医学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在对患者实施治疗中进行急诊优质护理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且能够改善患者不适情况。本次研究中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相对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急诊护理中运用阵法室上性心动过速值得在临床医学大面积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