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发生围术期感染风险提供了可能性[1]。避免患者发生围术期感染是提高其预后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选取患者120例,以其使用抗生素时间为分组依据,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甲组患者年龄21岁至35岁,平均年龄28.4±1.5岁;乙组患者年龄22岁至37岁,平均年龄为29.5±1.6岁;丙组患者年龄为19岁至35岁,平均年龄为27.6±1.2岁;三组患者于各项资料方面进行对比,经差异检验,结果为P>0.05,可比。
1.2方法
甲组于术前1~2天使用抗生素,乙组于术前1~2h使用抗生素,丙组于术后1h内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感染相关指标对比[2];②三组患者PFD(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对比[3]。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涉及数据借助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百分率(%)代表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 ±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检验结果若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相关指标对比
甲组体温升高率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乙组、丙组(P<0.05),分别经X2,t检验,结果表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2.2三组患者PFD发生率
三组患者PFD发生率分别为15.0%、30.0%以及45.0%,甲组PFD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丙组,组间数据差异经X2检验,结果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具体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感染原因
将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的原因做如下几点总结:①外源性,包括医源性感染、手术准备不完善以及灭菌不彻底等;②内源性,患者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包括营养不良或者是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继而降低患者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为病原菌侵入提供契机。
3.2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有临床研究表明[4],对手术环节加以严格控制,可进一步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后感染的发生率,基于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术前准备
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予以患者全面的营养支持,于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尽量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本次研究表明,于术前1~2天使用抗生素治疗,其感染以及PFD的发生率皆低于其他两组,也就是说,再此阶段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耐药菌株的出现,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3.2.2规范手术操作
于手术的过程中,应做到彻底、及时的止血,控制组织的坏死发生率,在缝合的过程中应借助于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
3.2.3术后护理
于手术结束之后,及时对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判断,并准确依据感染部位进行相关治疗,定制合理的恢复计划,进一步提高患者免疫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甲组体温升高率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乙组、丙组(P<0.05),分别经X2,t检验,结果表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PFD发生率分别为15.0%、30.0%以及45.0%,甲组PFD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丙组,组间数据差异经X2检验,结果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存在。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于手术开始前1~2d的时间段进行抗生素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控制其感染的发生率以及降低感染程度。
总结来说,术前1~2天进行抗生素治疗对避免妇产科围手术期发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