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白血病(leukemia)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病, 其目前治疗仍是以化学治疗为主[1]。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 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容易出现负面消极的情绪, 这种情绪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强调, 对白血病的治疗必须从存活率的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来评价[2] , 本研究探索白血病患者心理变化,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住院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 男33例, 女27例;年龄15~61岁, 平均年龄(38.6±7.5)岁。其中多发性骨髓瘤7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 急性白血病21例, 慢性白血病12例, 恶性淋巴瘤11例。
1. 2 方法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发现的不同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疏导, 使患者主动配合放化疗,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3]。
1. 2. 1 心理障碍问题分析 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复杂, 表现为悲观、绝望、焦虑、恐惧、抑郁, 有极少部分患者保持开朗的心态。①患者知道自己患白血病, 表现出害怕死亡、心情焦躁、食欲不振, 甚至怀疑检查和治疗的准确性。青年患者出现焦虑、消极心理, 已婚患者产生惧怕心理, 患者经常会由于康复治疗没有效果时内心出现自卑心理, 对外来的事物不感兴趣, 有时还会出现轻生的想法。②对于一些内心经常会出现绝望的患者来说,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其心理疏导, 防止患者出现自杀的倾向, 要对患者内心进行了解, 做好护理的准备。个别患者更是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 不配合治疗, 表现出悲观厌世的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因生病而懊恼, 又由于经济开支较大, 治疗效果不明显, 产生了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绝望的心态, 甚至产生自杀倾向。③焦虑、恐惧。患者一旦诊断为白血病, 对预后判断极度失望, 对生命绝望的恐惧, 本组46例患者具有恐惧感, 在血液科特殊的氛围和消极的暗示, 患者会产生恐惧甚至绝望的心理。④本次调查中有3例白血病患者心理素质相对要好, 性格较开朗, 患者患有严重疾病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给予内心开导, 并且采用一些治疗方法, 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措施。⑤抑郁。主要因为经历多次化疗后, 病情越来越重, 常思虑后事, 精神萎靡, 自我封闭。
1. 2. 2 心理干预对策 分析病情, 帮助患者分析病情、指导患者面对现实;多与患者交流, 讲述康复的病例, 对患者内心进行减压, 从而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和心理障碍;让患者拥有一个健康的内心, 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避免患者出现低落情绪。使患者的家属明白疾病的性质, 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战胜恶魔疾病的同时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接触, 多交流, 安排患者的衣食住行, 使用语言方法进行护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转变自我认识, 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可以回归社会。
2 结果
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 诊断前以焦虑症状为主, 治疗阶段可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 治疗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只有12例存在轻微抑郁。
3 讨论
患者的焦虑情绪容易加重病情, 这使得患者的心理情绪逐渐走向一个低谷, 对此需要多从心理方向进行治疗, 并且采取一些心理护理措施。在国外一些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 很多患者都患有抑郁症, 但是国内的调查报告显示, 有关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精神障碍国内曾有临床总结报告, 许多躯体性疾病可能伴发心理精神障碍。1995年余展飞报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忧郁症的发病率为54.5%,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伴发焦虑忧郁症, 其中病情重、疗效不佳以及同时接受放化疗者发生率特别高。血液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调节,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要有同情心, 尊重患者。恰当地运用沟通及交流技巧, 通过多种方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入21世纪,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 血液恶性肿瘤采用分层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极大地改变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使患者看到了治疗的希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