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着重研究患内科疾病的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同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达到保持和促进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脑梗死病人的护理”选自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李秋萍主编)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巩固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本次课之前掌握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及日后从事专科护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病因及发病机制、处理要点、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护理知识为病人做健康指导,并能给予病人及时正确救治和护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德。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教学难点: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⒈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与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提高,有利于信息的多角度传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⒉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教学法+现代化教学法、多媒体+板书”的方式。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再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板书左半部分用于书写标题,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制表格。
⒊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书法、预习法、讨论法、质疑法、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节设计
⒈课前准备环节。指导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的神经解剖知识以及《健康评估》中有关肌力、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课前把握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准备好教案、讲义及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⒉授课环节。(1)病例导入,激发兴趣。以导入典型病例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逐步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同时,产生对本次课学习的浓厚兴趣。(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课前随机提问或授课过程中抛出相关问题,检查预习情况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内囊损伤后的三偏综合征具体的表现是什么?怎样根据肌力的分级来进行肢体康复护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内容讲授之前,先导入病例,为本次课的学习构建一个情境,按照护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进行讲解。例如,患者某男,60岁,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言语不清,伴有头痛、头晕,无大小便失禁,头颅CT显示低密度影。我们怎样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估?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经过组间讨论后由各组学生代表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再根据护理诊断,讲授护理计划的制定及护理措施的实施。例如,怎样根据言语沟通障碍、焦虑等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护理措施的多个方面(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康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内容结束后,采用小结的形式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以练习护士资格考试真题等方式强化和复习重点知识,耐心细致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告知学生下次课讲授的内容,并布置预习题,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预习基础。
综上所述,说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探寻、教学研究的深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功,促进同行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历练能力,共同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