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20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单侧肺叶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通常,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但这只是过渡性的治疗手段, 患者能否成功脱离呼吸机对手术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试脱机阶段的护理干预能够为脱机顺利提供可靠保障。目前, 虽然试脱机和自主呼吸试验缺乏规范的操作标准, 对护理干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也尚不明确, 具有较大随机性和滞后性, 不利于患者脱机成功。本文探讨了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的最佳护理干预时机,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 男63例, 女27例, 年龄43~65岁, 平均年龄56.5岁, 吸烟史3~30年, 平均吸烟史16.5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48~2.12 L, 平均1.85 L;均行单侧肺叶部分切除手术, 手术时间116~128 min, 平均手术时间122.5 min;排除伴有心律失常者, 电解质紊乱者, 有支气管手术史、食道手术史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疾病等慢性疾病者, 单侧肺叶全切除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4 h。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吸烟史、肺功能水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 给予气管插管并转移至ICU中维持机械通气, 通常选择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联合间歇正压通气模式[1]。当手术麻醉效果消失后, 立即执行试脱机方案, 将呼吸机参数缓慢调节至较低水平, 有助于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在患者恢复至自主呼吸试验标准时, 通过“T”管对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 当患者达到自主呼吸要求后撤离呼吸机[2];若自主呼吸试验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则应持续使用呼吸机, 表明本次试脱机失败。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详细讲解、有效沟通、呼吸指导等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时机选择:对对照组患者开始进行自主呼吸试验时给予护理干预, 对观察组患者在执行试脱机方案时给予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详细讲解: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人工通气治疗的方法和性质, 机械通气仅作为过渡性治疗, 患者在术后应尽早脱离呼吸机;②有效沟通:在患者体征稳定后,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给予有效鼓励,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③呼吸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 并亲自示范呼吸技巧,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
1. 3 脱机试验判定标准[3] 试脱机成功:脱机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稳定, 血气分析情况有效改善, 恢复至发病前平稳状态, 主观感觉良好, 潮气量>5 ml/kg;患者未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大量潴留、酸中毒等并发症, 此时可以拔除气管插管。试脱机失败:在试脱机过程中, 患者持续呼吸困难超过5 min, 心动过缓或过快;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发生焦虑、大量出汗、低氧血症等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42例首次拔管成功, 对照组37例首次拔管成功, 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内1例再次插管, 对照组2例再次插管,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后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的通气模式, 促进患者呼吸肌功能的恢复, 并按照病情制定试脱机方案。在试脱机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给予完善的护理干预。目前, 临床尚没有统一的护理干预标准, 导致试脱机患者的护理干预存在滞后性缺陷[4]。对此, 在进行自主呼吸试验之前,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呼吸, 介绍试脱机的必要性, 使患者做好身心准备。
开始试脱机时, 患者耐受性较差, 容易出现不适或恐惧心理, 此时采取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在术后患者苏醒后, 应立即进行试脱机方案并给予护理干预, 向患者介绍自主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这是顺利拔管、确保自主呼吸试验成功的前提。同时, 护理人员应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 给予耐心解释和指导,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充分锻炼呼吸肌, 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或呼吸不正确导致生命体征大幅度波动, 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和机体的不适感。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首次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明显在脱机开始时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自主呼吸试验时的护理干预效果, 有助于患者逐步恢复呼吸功能, 有利于试脱机方案顺利实施, 为脱机成功提供保证, 可作为最佳护理干预时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