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1
母乳喂养是公认最为理想及科学的新生儿喂养方式, 因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物质, 并含有大量生长素及免疫抗体, 所以有其他配方奶粉所不具备优势[1]。临床观察发现[2], 母乳喂养婴儿抵抗力同人工喂养婴儿相比, 明显较好。同时,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体乳腺循环, 促进子宫收缩, 从而减少阴道流血, 也可预防产后贫血, 促进产后身体恢复。但相关报道指出[3], 产妇产后可受多种因素, 如产后抑郁、产后疼痛等影响, 造成泌乳量减少, 难以保证母乳喂养质量。因此需在产后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泌乳, 本研究对两组产妇产后护理方法进行对比, 探讨了产后乳房按摩在催乳中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生产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 对照组40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1 ~38岁, 平均年龄(28.5±2.7)岁, 初产妇28例, 经产妇12例, 阴道分娩16例, 剖宫产2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28.1±3.1)岁, 初产妇27例, 经产妇13例, 阴道分娩17例, 剖宫产23例。纳入标准:年龄≥20周岁, 孕周37~40周。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乳房畸形或出现器质性病变者。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在产后30 min内, 进行母婴接触及早吸吮, 给予合理营养支持, 保障产妇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营养素摄入, 4餐/d, 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 避免刺激辛辣食物。通过热敷等方式缓解乳房肿胀, 保持乳房清洁, 并给予常规哺乳指导[4]。
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行产后乳房按摩, 具体方法为:乳房按摩时间为产后6 h, 对胸部进行暴露, 先使用热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 5 min后, 以双手大小鱼际部沿乳房外侧旋转按摩[5]。然后以一手对乳房进行固定, 另一手从乳房根部开始, 向乳头处推行, 继而全手五指对乳房进行轻抓, 呈螺旋式, 在该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产妇进行询问并关注表情, 掌握适当力度、角度及方式, 按摩20~25 min/次, 2次/d。对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依次点压, 1 min/次, 并对三阴交、足三里、檀中及血海等穴位进行点按, 1 min/次, 最后掐少泽、拿肩井, 3 min/次。如产妇有乳陷, 可采用乳头牵拉手法, 使乳头突出。在按摩过程中, 为减少摩擦, 预防皮肤损伤, 增强滑动流畅性, 可使用按摩油, 按摩后需对乳房进行清洁。并主动同产妇进行交流, 疏导产妇不良情绪, 缓解其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 乳房肿胀缓解时间, 泌乳情况及乳房舒适情况进行记录。乳汁分泌判定充足:母乳喂养>6次/d, 新生儿可吸吮足够乳量;达标:母乳喂养4 ~6次/d, 新生儿仍有吸吮动作;不足:母乳<4次/d, 新生儿仍有强烈进食欲望。达标率=充足率+达标率。乳房舒适度根据WHO相关标准进行判定[6], 0级:无疼痛症状;Ⅰ级:出现轻微疼痛, 不影响产妇休息;Ⅱ级:出现较明显疼痛;Ⅲ级:出现重度疼痛, 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及乳房肿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达标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观察组产妇乳房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公认的新生儿最佳喂养方式,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产妇产后可能出现泌乳不足, 影响哺乳质量。临床观察发现[7], 对产妇行产后乳房按摩, 可以有效促进乳房泌乳, 增加泌乳量, 满足母乳喂养时新生儿需求。早期泌乳可利于新生儿吸允, 进一步刺激乳房, 保持乳腺畅通, 增加泌乳量, 也能缓解乳房胀痛感。本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效果与对照组比较, 明显较好, 且乳房舒适度同对照组比较, 显著较好, 结果同国内多数报道[8, 9]一致。提示在产妇产后催乳中, 实施乳房按摩, 效果显著, 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 缓解乳房不适。有学者[10, 11]认为, 产后乳房按摩作用机制为:通过对乳房按摩及相关穴位刺激, 可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局部供血, 保障乳房腺管通常, 使乳汁顺利排出;另一方面, 在按摩过程中, 可对脑垂体前叶进行刺激, 促进催乳激素释放;穴位按压, 可起到活络行气, 消除疲劳, 调和气血等功效。而另有学者[12]表示, 产妇情绪对泌乳影响较大, 在按摩过程中给予正确心理干预, 可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产后给予乳房按摩, 可以有效缩短泌乳时间, 提高泌乳量, 保持良好泌乳效果, 缓解产妇不适感, 促进产妇恢复, 提高母乳喂养率, 对提高人口质量有重要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