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因为脑功能受损而引发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该病病理复杂,病程往往较长,治疗费用较高[1],严重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以及社会负担。由于血管性痴呆的复杂性,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抗精神药物配合护理干预予以纠正。临床表明,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病情的恢复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2]。本文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收集我院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或CT扫描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并排除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痴呆者,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护理路径组(25例)与普通护理组(25例),护理路径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2岁-83岁,平均年龄(72.28±5.56)岁,患者的痴呆病程为1年-3年,平均(1.13±0.55)年,婚姻状况:未婚0例,已婚22例,丧偶2例,离婚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有2例为文盲,8例小学,9例初中,3例高中,3例大学;普通护理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63岁-84岁,平均年龄(72.42±5.49)岁,患者的痴呆病程为1年-3年,平均(1.21±0.61)年,婚姻状况:未婚1例,已婚23例,丧偶1例,离婚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有3例为文盲,9例小学,9例初中,2例高中,2例大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痴呆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通护理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按照一般性护理模式开展护理,护理路径组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首先是在遵从医院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规范制定符合实际的护理路径方案,具体内容为:患者入院后第一天主要进行入院介绍,并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协助患者参与会诊及相关辅助检查,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做好病房的清洁、杀菌消毒等,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患儿入院第二天则通过相应的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服药情况和护理需求、认知功能、环境适应程度、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病情变化等等,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器病情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第三天主要是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应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主要做好患者的日常安全防护,防止跌倒、摔倒等安全事故发生;入院第四天至一周内主要进行感觉干预,全面给予患者听觉、触觉、视觉刺激,维持各方面功能,并通过文娱活动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在入院后主要进行躯体锻炼,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沐浴、系扣、进餐、洗漱等,可选择患者熟悉的类型,并适当对训练方法进行简化,以采用患者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包括视觉及触觉示范、口头提示等。训练的推进应按照由简至繁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练习步骤,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及适时鼓舞、奖励,使患者在最后能够在不需要协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第三周开始主要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认知干预、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向力训练等,比如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诱导患者回忆以往的生活经历、利用书刊和音乐或照片等方式再现展示、通过游戏和文娱活动以及手工操作等方式维持患者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等等。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其中,精神状况判定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3]进行,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回忆能力和计算力,总分为30 分,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衰退程度越轻。生活自理能力判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数[4]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功能越良好,独立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精神状况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精神状况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护理路径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药物是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主要手段,而由于病理特性,患者需要长期的使用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耐受力较低下的老年群体。而大量的临床案例显示,单纯的采用药物治疗其疗效不够满意,而通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临床护理路径则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化,将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中进行了严密的规划,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循序渐进,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路径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改善水平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表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