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标准,本组中男性患者168例,女性患者132例,年龄范围在38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62.6±5.9)岁;病程范围在2年~23年之间,平均病程(11.4±3.6)年。
1.2护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组建护理小组给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2]:①组建护理小组。由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组成,其中由安排护理部主任1名担当护理组长,其余成员均为各个科室的护士长担当,主要包括:门诊、手术室、体检、专科病房、急诊等部门,在选择上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报名者需经护士长初步评估,主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发症,注意事项,血糖的监测,检查以及心里护理和注射胰岛素等内容进行考核,最后再由小组组长与护士长进行综合评估,考核通过后方能确定人选。②专业知识培训。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详细的培训,指导小组成员了解糖尿病的饮食误区、相关疾病知识,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与烟酒的相关性,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介绍运动疗法的作用等;教导护理成员选择口服类降糖药的种类、用法、用量、药物的作用等;胰岛素的基本调节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展及概念等;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体征、症状,以及如何处理低血糖症状的发生等;指导护理人员掌握自我监测血糖水平,足部护理,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③技能培训。初步每个月开展3次疾病知识培训,由组长授课,以便使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举办相关竞赛,以增加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第二阶段每月开展2次知识培训课程,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由医生讲课,将相关知识教导给护理人员,对于具体的病例要开展讨论,全面提高小组护理水平[3]。④展开护理。经过定期的考核后,小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糖尿病知识后,便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的患者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但是主要内容包括:宣教知识、发放疾病的相关资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举办知识讲座、运动指导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并发症处理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护理前,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率为226/300(75.3%),足部护理率为200/300(66.7)自我监测率为245/300(81.7%),胰岛素治疗率为206/300(68.7%),护理后分别为300/300(100%),287/300(95.7%),275/300(91.7%),298/300(9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很多因素引发的慢性综合性疾病,患者由于发病因素及患病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同;此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多个系统或脏器都会收到损伤,出现不同的并发症,这时采取单纯的药物或用针治疗已无法患者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综合治疗结合护理疗法才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
本文研究通过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控制血糖的主动性,同时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护理小组成立后,患者得到基础治疗的同时更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对护理小组成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既提高了专业能力,有提高了糖尿病护理的专业水平,使糖尿病护理的发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最终实现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目的[4]。
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小组护理后,患者在运动、饮食、自我监测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等方面较护理前具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经过护理小组开展的护理后,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常识及血糖监测能力有效明显提高,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5020.html下一篇:妇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