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风险管理是一种在存在风险状况的环境中将风险发生率逐渐降低的过程,包括风险的预测、评估、应对策略以及效果评价[1]。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患病程度的病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护理风险,如何更好地降低和应对风险的发生对护理过程十分重要。在我国风险管理的应用处于开始阶段,在一定方面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2]。通过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可以很好地避免常规管理易发生的风险。现选取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我院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4.56±11.52)岁;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3.54±11.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常规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与排班,同时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护理工作,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在此种管理中,管理者淡化风险意思,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护士分层使用等也疏于管理,只关注护理常态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1.2.2风险管理
1.2.2.1在科室组建风险管理护理小组
该小组由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其他护士组成,分为输液、仪器、压疮等多个方面,主要由护士长和各小组组长负责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最终进行护理效果统计和评价。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及时对护士医疗行为作出有效指导,帮助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定时召开内部会议,对近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在临床护理中未被或已经发生的风险,重点是强化风险意思,以案例来进行风险教育,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并提出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
1.2.2.2定期进行学习指导和专业考核
不同护理小组要按照患者对护理效果的反馈和健康安全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科室、医院根据需要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和培训学习,使护士积极参与学习,充实护士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评估表,便于护士对患者风险的评估。最后对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考核、记录、评价,提高护士的风险管控能力。
1.2.2.3实施岗位管理和循证护理程序
对护士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安排,根据不同岗位需求配置相应层级的护士,科学排班,层级管理,能级对应,避免因护士人力问题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高风险患者与低层级护士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在护理程序运用中,遵循循证原理,客观真实的评估患者,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并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讲解病情简单易懂,经济费用讲解详细。据实记录护理文书,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对于新设备、新仪器的培训与应用要在相关工作人员在场下进行,并对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保养和修护,避免因医疗器械造成的风险。
1.2.2.4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活动
加强风险控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医疗安全活动管理中,如输血、输液、采血等实施护患双方查对制度,进而有效降低其差错率;对患者实施床边护理,如在床边进行护理、治疗及记录等工作,既有利于护患沟通,又促使患者参与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发展与转归,熟悉自己的病情,使患者也成为观察疾病的哨兵,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2.5风险处理与法律意识
医院在保险公司为医护人员进行投保。若发生医疗赔付,多数经济赔偿来源于保险公司,减少了医院的经济支出,同时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医疗风险的注意度。医院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增强有关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工作的责任感,降低在记录与操作中的错误和纰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评分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风险意识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记录、操作技术规范、服务态度。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风险意识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应急能力(19.22±6.4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急能力(10.56±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9.34±6.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5.33±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该手段与医疗事业逐渐相互联系。医疗事故常常发生,给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风险管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患之间的紧张状况。临床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医院、患者、医务人员以及治疗设备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用有效措施的管理过程[3]。医疗护理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具有工作量重、专业性强以及风险易发生的特点,其风险性在医疗护理各个步骤中均存在,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同时给医务人员和医院造成经济与名益上的损害。护理风险管理从多个方面对护理风险进行规避,通过风险预测,建立避免风险发生的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的意识程度,达到既保护患者基本利益又维护医护人员权益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风险意识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应急能力(19.22±6.4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急能力(10.56±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9.34±6.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5.33±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风险管理教育使护士行为规范,使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使护患沟通更加温馨有效,使护理效果得到极大改善[4]。护士对风险的意识有了重视的态度,各种风险的发生得到了及时的控制,应对风险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显著提高,使护理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是长久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医患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使风险发生程度最小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5565.html下一篇: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观察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