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76
PSD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 增加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 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 。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康复, 表现为患者不愿与人交流, 闷闷不乐, 食欲下降, 感觉生活无意义, 不能主动配合康复训练甚至连被动的训练也不配合, 从而延缓身心康复, 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26例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均经CT或MRI确诊, 其中110例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评分, 符合抑郁患者评分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5例。入组患者均神志清楚, 无失语、失忆, 无器质性抑郁, 无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可配合检查及调查。干预组男37例, 女18例, 年龄39~85岁, 平均年龄(58.6±5.35)岁;对照组男35例, 女20例, 年龄40~83岁, 平均年龄(59.3±4.9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包括:①行为干预:医护人员进行本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纠正卒中后抑郁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指导如何进行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与运动康复等。②支持性心理治疗:患者身份的转变, 引起巨大的心理落差, 急需安抚和支持的力量, 医护人员应真诚、关心、理解患者, 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 启发、开导患者, 使他认识到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鼓励其面对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生物反馈与放松训练:在医务人员指导下, 患者安静的仰卧或半卧于床上进行全身分段肌肉放松训练, 辅以深呼吸训练, 同时作肌电反馈。④家庭支持:家庭人员的重视、关心体贴是激发患者积极情绪最重要的力量。护士多与家属交流沟通, 让其知晓康复目标, 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 满足患者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渴望。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护理干预2周及4周进行HAMD评分, ≥17分诊断为PSD, ≥24分则为重度PSD;HAMD评分减分率≥75%为痊愈, ≥50%为显著进步, ≥20%为进步, <2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Brunstrom分级[3], 测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综合护理干预2周时进行HAMD评分比较, 对照组抑郁评分高于干预组(P<0.05);护理干预4周后, 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次HAMD评分比较, 对照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 2 两组Brunstrom分级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对比, 干预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 小结
脑卒中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患者难以接受突然丧失躯体功能这一残酷现实, 易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4, 5]。本文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及综合心理干预后抑郁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证明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综合心理干预, 可使患者直面现实, 树立正确观点, 纠正不良认知, 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面对病痛, 从而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 使神经骨骼及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提高康复疗效[6]。因此, 综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改善焦虑、抑郁, 稳定病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7], 同时能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