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67
循证护理是根据临床护理人员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专业的知识技能, 为护理人员决策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性意见, 从而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目的, 其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分别是问题的提出、寻找实验证据以及在护理中实施干预措施[1]。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循证护理在普通外科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 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52.3岁, 男38例, 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 直肠癌12例, 急性胰腺炎2例, 结肠癌12例, 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 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 2. 1 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 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 2. 2 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 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 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 依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2]。
1. 2. 3 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 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 2. 3. 1 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 胃肠消化功能较弱, 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 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 2. 3. 2 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 耐心引导安慰, 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 2. 3. 3 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 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 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 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 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 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 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 可以说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模式在普通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