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6(b)-0124-05
Study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ncertainty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ZHAO Lei ZHANG Xiwei ZHANG Yang LI Jingjing GAO Jie
Department of Urology, Beijing Luhe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ncertainty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in Department of Urology, Beijing Luhe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up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uncertainty. Medical uncertainty inventory scale was used to determine and compare the uncertainty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t discharge, uncertain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5.3±6.1) score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at admission [(96.2±6.8)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discharge, uncertain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1.5±6.5)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uncertaint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phrotic syndrome; Uncertainty; Nursing intervention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由肾小球疾病组临床表现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症候。当患者尿蛋白超出3.5 g/L,血浆蛋白少于30 g/L,就能确诊肾病综合征[1]。这一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与先天性,以原发性居多。疾病不确定感指患者缺乏对疾病有关事物的确定能力。例如患者对疾病发展、预后、住院及治疗等问题都不具备确定能力,不能评估事件,也不能确定预知的结果。这种不确定感会影响患者心理调节能力与应对能力,导致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与身体康复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等症状表现,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多存在不确定感,而且这种不确定感会伴随患者一生[2]。本研究中,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确定感护理干预,通过药物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护理措施干预,使患者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到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临床护理效果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72岁,平均(41.2±10.8)岁;病程10 d~6年,平均病程(1.5±0.6)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9.7)岁;病程10 d~5年,平均(1.1±0.3)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2岁,平均(42.3±10.1)岁;病程50 d~6年,平均病程(1.4±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具备阅读与理解的能力,了解自身病情且病情稳定,患者年龄18岁以上,可以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和交流,具有清醒的意识,自愿签署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工作[3]。
1.2.2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病病史患者,排除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大器质性病变及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排除昏迷患者,排除语言或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排除腹膜透析患者[4]。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①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可以进行适量床上或者床旁运动,待疾病症状缓解可以适当增加活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食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例如:鸡蛋、牛奶和瘦肉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指导蛋白质入量。患者要少食用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例如动物油脂,要多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与鱼油,如果患者出现水肿症状要给予低盐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说出自己担忧内容,护理人员分析患者担忧原因后,找出解决方法,为患者分担。重度水肿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等水肿完全消退后再活动,做好防寒和保暖工作,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对皮肤护理也要格外注意。对患者液体摄入量要做好记录,患者进液量是前一日尿量再加500 mL(或遵医嘱指导),护理人员每日为患者监测体重的变化并详细记录[5]。
②为患者病房要定时消毒,控制家属的探视数量,对患者各项护理工作都要做到无菌操作,待患者病情好转,减少激素的用量时,指导患者增加锻炼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急性期患者要避免下肢形成血栓。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科学搭配饮食,要严格按时和按量的用药,忌随意减药量或者停药,忌应用肾毒性的药物,指导患者学会自我预防感染护理知识[6]。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确定感护理干预,具体疾病不确定感护理干预如下:
①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人员常规护理指导同时,还要接受护理人员的优势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了肾病综合征疾病性质、发病诱因和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康复等内容;为患者讲解药物知识,使患者了解激素治疗与免疫抑制剂作用;为患者讲解饮食知识,例如:患者要食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等;患者要做好尿量的自我监测,使患者了解监测尿量目的、方法和作用;为患者讲解平稳情绪对疾病发展和治疗的作用;为患者讲解最需求的知识[9]。由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确定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加监督管理,正确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使患者形成健康的观念和行为,通过监督管理,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识与控制疾病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患者主动学习主观愿望,将健康教育由传统的护理人员的简单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肾病综合征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小册子,组织疾病知识讲座,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通过优势健康教育使患者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②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要伴随一生,肾病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疾病不确定感也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要正确地评估患者不确定感程度,对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和问题解决干预及信息支持,减少患者的不确定感。护理人员通过网络和电子信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信息支持,为患者讲解自我护理方法,减少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10]。
③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不确定感护理培训,从患者入院后,就为患者讲解医院基本情况,医疗水平、医生资质、设备等,热情接待患者和家属,为患者做好病房的安排工作。同时,为患者讲解需要完成的检查项目、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患者介绍同室病友,使患者可以尽快适应环境,从而减少陌生感。护理人员要每日和患者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排除患者的隐忧,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对于理解能力差或者配合度不高患者,护理人员要多次示范和讲解,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后,按照患者心理需求进行护理指导[11]。例如指导患者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要戒烟酒,少食脂肪高的食物,多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为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使患者治疗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能够做好心理调整。护理人员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每周可以选择一天作为交流日,为同类型患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治疗效果好,恢复快患者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避免出现坠床或者跌伤等意外。指导患者治疗后的饮食方式、运动锻炼的方式等,指导患者出院后遇到何种情况需要回医院复查[12]。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
疾病不确定感测量由Mishel提出,有多种测量版本,可以适用于不同研究对象,基本测量表包括:①疾病不确定感表,多用于住院患者。②疾病不确定感社区量表,多用于出院或者社区的患者。③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多用于患者家属。④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多用于患者父母。以上量表在世界各国应用广泛,有着极好的效果和可信度。我国学者许淑莲应用疾病不确定感表,将内容效度调整在0.92,将信度系数确定为0.87,应用在住院患者的对疾病不确定感测量中,取得了理想的信度与效度。疾病不确定感表有33个条目和4个维度,应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以得分高来表示疾病的不确定感高[7]。对患者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测量。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不明确性与复杂性进行统计,患者反应从完全不同意与完全同意的分数高表明不确定感高。调查人员为患者讲解本次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的目的、方法,当患者同意后自愿意签署知情书,再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其中调查表格要患者来填写,如果患者不方便则由调查人员咨询患者意见后代为填写。 本次研究中对于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咨询患者后代为填写,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80例患者不同护理情况下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发放疾病不确定感量表80份,实际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x±s)
3 讨论
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是患者一种认知状态,并不能完全根除[8]。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增加护理措施干预,并不是将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完全消除,而是指导患者学会做好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够将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尽可能降至最低,指导患者适应这种不确定感,应用不确定感,将应对的各种方法融入到生活中,而且这种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疾病不确定感适应是受患者认知评价与方法影响,据研究发现,疾病不确定感与信息缺乏有很大关系,对患者增加信息的支持,可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13]。
疾病不确定感这一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Mishel在1988年美国护理学杂志中提出来的,Mishel认为,患者产生不确定感是因为患者对疾病相关事件不能确定,缺乏对疾病的认知,随着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预后很多问题的出现,使患者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感[14]。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多从4个方面产生,对疾病的诊断不明确,对疾病的治疗不明确,对疾病的护理不明确,对疾病的预后不可预测。可见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患者对疾病认识加深而逐渐发生转变。不同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各不相同,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各不相同,具体护理措施的应用,还是需要对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为危险,则表明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为了减少疾病不确定感;如果评估结果为机遇,则表明需要保持这种疾病不确定感;如果评估结果为策略有效,则表明患者已经适应这种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会影响患者心理调节与应对能力,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增加压力,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15]。
护理人员对疾病不确定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对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工作也就有了更好的护理方式。据研究发现,对疾病不确定感和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有着密切关系,例如疾病不确定感评估结果高的患者多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类患者在心理调节上,对家庭问题的处理上,对生活质量上都缺乏心理调节能力。对疾病不确定感还可以用于对护理工作的检测中,可见,进一步研究疾病不确定感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存在中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所以护理人员要按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安排,从而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与应用能力,还能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使疾病不确定感降到最低水平,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维度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6-18]:
学历因素:患者学历低,文化程度不同,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刺激范围就会加大,患者教育水平高,对疾病相关的信息能力获取多,就会减少疾病不确定感,可见,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不确定感水平的高低。
职业因素:职业和疾病不确定感有着很大关系。例如:农民对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可以分析出,农民多为体力劳动者,而且学历偏低,对食物分类与理解程度不高,也不能很好地应对疾病中各项检查,可见,职业会影响疾病不确定感。
家庭收入因素:家庭收入和疾病不确定感有很大关系,患者家属经济条件差,对疾病治疗与预后就有更大的不可预测性,从而产生更高的疾病不确定感。例如有些肾病综合征患者面临极大经济压力下,就会对未来的治疗与预后产生过于悲观的不可预测,而疾病导致的并发症、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都会使患者对疾病治疗与症状无法明确,对疾病产生不确定感。
合并症因素:合并症的个数和疾病不确定感的维度有直接的关系,可见患者的合并症个数过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会有更多的不明确性,产生更强的不确定感。肾病综合征症状复杂,疾病进展时还会出现感染、血栓、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所以患者很容易对疾病产生不确定感。
医学方式因素:屈服与回避都与不可预测的维度有直接关系。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病不可治愈性,使患者对治疗和康复产生了悲观的情绪,想听天由命,导致护理人员如何交流和沟通,都不能打消患者的不确定感,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无法预测。
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和疾病不确定感及不明确纬度有很大关系,通过医护人员、家属主观的支持,会使患者感知到社会支持,能够正确地认识疾病,从而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观念,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疾病不确定感。
抑郁因素:经过评估,患者如果存在抑郁情绪,也会与疾病不确定感互相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上,如果缺乏疾病的知识,就会产生悲观、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去主动认识疾病知识,这种不了解一直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形成恶性循环,提高疾病不确定感。
本次研究中,出院时观察组患者不确定感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不确定感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观察组经过对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减少疾病不确定感,而且疾病不确定护理措施干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因素很多,大多是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不能明确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使疾病诊断、治疗、护理信息不能使患者及时接收,产生不可预测的对疾病不确定感。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出大量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严重时还会出现高度水肿与高脂血症的综合征。很大肾病综合征患者入院前不具备疾病知识,也完全不清楚疾病进展与预后,对疾病复杂性和后期发展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本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80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都很高,这和患者临床高度水肿症状有关,患者会出现恐惧、抑郁等情绪,使患者不确定感过高。随着症状的减轻,患者认知能力的增强,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了很多疾病指导。80例患者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明显下降,尤其观察组,经过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措施干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帮助,患者可以做好自我疾病控制,适应疾病下的生存状态,减少疾病不确定感。
综上所述,应用不确定感护理措施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肾病综合征疾病患者的不确定感,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