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在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快速的治疗和抢救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基于小儿患者具有畏针不合作、表浅血管细和反应性强等特点,因此,极易出现一次穿刺不成功和针头移位等现象,进而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特从我院需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需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并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4.51±0.24)岁;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3―8,平均年龄(5.21±1.03)岁。对72例需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主要是指在穿刺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在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护理人员应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输液的方法和重要性,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依据患者性格和兴趣等对患者进行积极引导,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等。在对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巡视,告知患者家属应注意的事项,确保输液顺利进行,并相应减轻患者出现的疼痛性,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等。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治疗组患者依从性为83.33%(30/36),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2%(35/36);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为69.44%(25/36),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7.78%(28/36)。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
治疗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100.00%(36/36),其中,32例为非常满意,4例为满意,0例为不满意;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仅为80.56%(29/36),其中,22例为非常满意,7例为满意,7例为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P<0.05。
3.讨论
在医院门中,静脉输液方法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患者自身特点和穿刺特点,因此在采用该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一次穿刺不成功、脱针和渗液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在对小儿静脉输液临床上具有一定效果,但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患者临床症状,不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措施为一种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考虑患者临床症状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采用该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有效稳定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安抚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3]。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72例需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中,治疗组患者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该研究结果同王晓芬、巫雨芽和邓小丽学者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推广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