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07-2014.07期间在我院接受拆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包括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39.78±4.25)岁。其中,单节段受累者30例,两节段受累者10例。损伤节段:T11者6例,T12者18例,L1者4例,L2者2例,T12、L1节段同时骨折者6例,L1、L2节段同时骨折者4例。根据Denis 分型:骨折脱位者4例,爆裂型者10例,压缩型者26例。损伤原因:压砸伤者8例,车祸伤者14例,坠落伤着18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工作。巡回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一天访视患者,认真阅读患者病历,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过程以及配合要求[2],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手术治疗前一天向患者说明手术体位及所需注意的事项,同时为患者或其家属解答疑虑。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谈,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耐受程度。(2)一般准备。护理人员还应该做好一般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将义齿、金属饰品放在手术室外,认真核对检查抗生素皮试结果。
1.2.2护理配合
(1)体位准备:结合术式正确摆放患者体位,患者一般选择俯卧位,待麻醉成功以后,护理人员帮助医生让患者俯卧于脊柱架上,在移动时应让脊柱保持水平位。头部放置在U型圈向一侧偏,头颈部略微屈曲。全麻患者必须注意气管导管的保护工作,注意切勿让眼球收到压迫,患者双上肢向前平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双臂外展不可大于90度,防止对尺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双上肢顺着身体两侧放在正常解剖位置,在摆放时必须保持胸腹部处于悬空状态,以便保证患者循环及呼吸顺畅。下肢双膝、双踝下面应垫大海绵垫,以便让足趾悬空,然后安置好导尿管及尿袋。(2)术中配合:因为手术难度比较大,操作时间比较长,失血量比较多,因此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确保麻醉、手术成功的重点。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手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全麻成功以后,置留导尿管,帮助患者摆放好体位。等待医生消毒铺巾以后,配合链接好双极电凝、电刀等。手术前把室温调节在24-25摄氏度左右,手术开始后调节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调节在50%-60%左右。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保证室温的稳定,结合手术医生的需要及时调整好无影灯的照射角度。手术过程中确保手术室空气无菌、洁净。手术完成后,包扎伤口后,通过5人翻身法和翻身垫将患者抬回平车上。
1.2.3器械配合
(1)常规消毒铺巾,将骶棘肌向两侧剥开时,应递送cobb剥离器实施骨膜下剥离,同时递送干纱布以利于压迫止血。止血以后,应用自动椎板牵开器让伤椎得以显露。(2)应用克氏针在损伤腰椎的上下椎椎弓根位置进行深度标志,通过C臂机进行检查定位,应用无菌中单保护术野。如果位置、深度适合手术医师,应在定位后植入定位针,对于伤椎上下椎椎弓根以同样的操作完成,然后应用C臂X光机透视观察定位是否准确。(3)如果需要减压,应该递送咬骨钳。黄韧带、椎板以及椎板咬骨钳咬除棘突。(4)如果需要植骨融合,应该在髂后棘做一个切口,及时递送锤子取骨、骨刀,用骨蜡止血,将伤口关闭。(5)准备负压引流管留置,与巡回护理人员核对缝针、辅料以及器械,确定没有问题后关闭切口,为医生递送辅料包扎伤口。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手术配合顺利,手术治疗后骨折复位固定状况良好,没有产生临床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3讨论
患者骨折后的心理通常也存在一定的创伤,害怕手术风险并希望获得康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保健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3],可以理解并满足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需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护理人员更重视仪器、设备的准备以及怎样配合医生,往往忽视了患者的需求。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的重视,术前、术后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满足患者的更多需要,使护理质量得到更大提高。手术体位选择俯卧位,因为手术过程中无法移动、改变位置,可能会由于操作难度较大,特别是操作不娴熟、工作时间比较长,很容易出现皮肤压力性溃疡,或是血循环障碍、下肢神经损伤。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俯卧位时,应检查床垫、体位垫是否柔软舒适,注意肢体与体位垫的角度并予以妥善固定,进而避免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总之,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场经验,熟悉各种设备、仪器的功能及应用方法,了解手术步骤及过程,正确执行操作思路,紧密配合手术医生,才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成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6054.html上一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
下一篇:讨论减少普外科护理纠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