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情感障碍多为双相,常伴有精神失常,狂躁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智商较低,容易造成人身攻击或自身伤害。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加上常规心理辅导。但药物治疗的有效时间有限,一旦患者再次发作则可能会更严重[1]。随着医学的发展,系统护理干预手段开始在护理临床上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和症状的消失,因此应进一步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在31~61岁,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上均无差异(P>0.05),对本次资料统计和护理效果分析无影响。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使用药物为心境稳定剂和第二代抗精神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及时测量患者体重、体温等基本体征。了解其体征变化情况,向患者宣传积极的药物治疗作用。而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以稳定其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采用温和的、微笑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对话,使其更易接受治疗。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包括1~2次/w的当面交流,了解患者心中的苦闷,积极配合患者的思维,稳定其情绪并使其获得对医护人员的认可。情感障碍患者虽然认知能力较差,但其依然具有独特的兴趣、喜好等。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话方式上和举止上与其相适应,增加其舒适度。另外,还要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如何面对双相障碍这一疾病,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其需求,为其制定完善的可行的日常生活计划。并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每天督促其完成。对于错误认知和信心不足的患者应给予鼓励,医护人员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思维思考问题,逐步提高其认知能力。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做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体质锻炼和书法等锻炼,给予患者尽量多的表扬以激发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其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提高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患者思维功能训练,了解其想法,并要求其进行描述或者记录,这样有助于其不断提高记忆力,当然这一过程还需要事先观察患者情绪是否稳定。
1.3疗效评定和统计学分析 系统护理干预后采用韦氏承认智力量表与记忆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实验组的30例患者的记忆力提升比较明显,通过韦氏计量表可得出实验组患者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分别为(40.1±3.8)和(58.1±8.3),均高于对照治疗前后的评分对比。而两组患者的智力变化情况实验组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χ2=6.184,t=13.28,P<0.05),见表1。
上述表格和讨论说明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智力水平和记忆力水平恢复明显。而通过常规手段则恢复较慢。系统干预有利于改善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的情绪,思维和智商,包括操作智商和语言智商。通过干预护理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对话,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发作症状为狂躁。焦虑,情绪异常且性欲改变明显[2]。本次选取的患者中多数具有狂躁症或者抑郁症,发作次数较多。认知功能低下是此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智力水平较低,记忆力水平相对较差。常规的情感障碍治疗方法采用心境类药物与精神类药物相配合进行治疗,治标不治本,患者发病较为频繁且不易控制。因此本次研究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干预治疗,增加了心理治疗和情感治疗等方式,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改善其症状,降低其狂躁症发病几率。也改善了药物无法改善患者情感的弊端。
系统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情感变化进行个性化护理,从患者自身出发尊重其语言方式和情绪变化,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认真耐心的倾听患者讲解,从而使其从心理上认可医护人员。实践证明,通过系统干预护理方式,患者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恢复较快,认知功能得到改善。医护人员还应注意到患者的认知水平是长期养成的,因此应叮嘱家人将做好长期的家庭护理,通过游戏、语言交流等方式,不断的改善患者的情感,使其精神状态逐渐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6348.html上一篇: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与护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