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临床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室共完成颈椎后路手术112例,男79例,女33例。年龄34~76岁。其中椎管内肿瘤手术8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8例,枕颈融合手术6例,椎板切除减压手术48例,颈椎骨折20例,颈椎脱位手术12例。术后均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手术中护理难点
2.1全麻后摆放体位身体轴线头颈部护理全麻醉后患者全身肌肉松驰,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无保护状态[2]。患者的安全防护全部由医护人员来完成。
2.2管道较多颈椎后路患者需要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检测,包括气管导管、电极线,脉搏及血压监测线路或动脉监测线路,静脉通路、输尿管及脊髓监测线路等,翻身过程中未保护好易发生管道脱落。
2.3保护皮肤完整性 压疮的形成与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时间越长,损伤发生率越高,患者发生压疮的机会就越大[3]。颈椎后路患者颈椎后路体位架对患者的前额、两颧骨三点作支撑点,固定,易发生颜面部损伤。一些患者全麻后眼睑不闭合,长时间角膜暴露,会造成角膜干燥患者术后明显不适,并增加了角膜损伤的机会,而长时间眼球受压,严重时可造成失明。
2.4仪器设备较多电仪器设备较多,患者危险系数增加。
2.5患者术中不易观察术中患者俯卧位,剖腹大单完全覆盖后患者术中情况不易观察。
3 安全护理措施
3.1合理安置手术体位患者翻身时的护理 患者入室后检查手术床颈椎后路头架的安置是否牢固,根据患者头颅大小调整好头架的前后高低及宽度并固定,以增大患者的舒适度,严防过度俯伸或俯伸不度,使颈椎、椎板重叠或与躯干不在同一直线上等因素的影响的造成脊髓压迫性损害。患者入室后常规给予输液,协助麻醉师气管插管全麻后固定好,双耳置棉球防消毒液滴入耳内,眼睑涂上眼膏并用3M眼贴贴好或使用护眼贴,以保护眼睛。医护人员在搬动患者时,要将脊柱与头部保持同一纵轴转动,麻醉师负责保护气管插管,托住头颈部,再由2~3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步调统一,使患者的头颈部与脊柱同时转动,避免牵拉扭转[4]。
麻醉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同轴翻转于垫有髂垫、膝垫、腿垫的手术床上,肩与手术床平齐。利于呼吸、下肢静脉回流不受影响,确保各管道通畅。检查患者眼部及气管套管有无受压。将患者的双上肢置于躯干的两侧,调整手术床头高15°~30°。
3.2防止管道滑脱 患者翻身前先将导管分离并妥善固定,动脉穿刺及动脉监测管线锁紧并分离,输尿管放于两腿中间电极线在翻身时可暂时脱开,麻醉医生站在头侧负责管理气管导管,动脉压监测管道,巡回护士负责管理静脉通路及尿管,安置好手术体位后,及时连接刚分离的管线,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检查管道有无脱落,是否通畅,管道有无受压等。
3.3防止压疮的护理 颈椎后路手术,颜面部保护尤为重要。首先将硅胶头圈与颈椎后路头架固定,用绷带由内向外缠绕,不可过紧,面部贴防压疮贴进行保护。翻身后,注意观察眼部不受压,下颌没有接触到床沿或体位垫。摆放体位时,由于管道线路较多,翻身是将管道线路整理好,避免压在身体下,出现压疮。双侧乳房应放在海绵垫的空洞处避免挤压,男患者在俯卧位时应注意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防止受压。膝关节及小腿下放置硅胶软垫,小腿自然屈曲,足尖自然下垂。
3.4仪器管理
3.4.1电刀将电刀负极板贴于大腿等肌肉丰满处,消毒时在手术肢体的周围或下面加垫巾单,消毒后撤去,以保持手术床单的干燥,如消毒液浸湿床单应及时更换。
3.4.2合理安放双极电凝脚控及磨钻脚控,以防误踩。同时调节好各仪器的参数,保证各仪器性能处于完好状态。
3.5术中安全护理
3.5.1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压迫损伤上颈段脊髓甚至压迫呼吸中枢,因此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3.5.2脊髓监护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正确安放电极,术前记录患者基础电位,术中严密检测电位有无潜伏期延长;波幅变小;正常波缺失或无典型波。从而随时动态观察有无脊神经过度受到牵拉或误伤等变化。如有变化,及时报告主刀医生。
3.5.3术中严密观察患者随时观察尿量及出血量,尿量,观察手术进程,及时供应台上物品。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做好输血的准备。
4 结论
颈椎后路手术术前充分综合评估术中护理难点,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与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危害,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预控,确保患者在手术室期间不会因护理因素而出现安全问题,是手术得到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