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49-01
支气管哮喘属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而危重症支气管哮喘则是哮喘急性发作,并于短时间内发展至危重状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避免其迅速恶化,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需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配合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1]。本研究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危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均符合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3至69岁,平均(46.03±3.66)岁;对照组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22至69岁,平均(46.12±3.5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同时,经口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实施辅助通气,其中通气模式为S/T,呼吸频率为12至16次/min,氧浓度为40%至60%,IPAP为16至20cm/H2O,EPAP为4至6cm/H2O。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观察;实施环境护理,室内温湿度适宜;给予饮食干预,多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等。
1.3.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前,患者多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易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使平滑肌痉挛更为严重,从而加重患者的喘息、憋闷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促进疾病恢复;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同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3]。(2)气道湿化护理:由于人工气腹的建立,患者的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功能丧失,而吸入气体需进行有效湿化、加温,使近端气道内气体温湿度适宜,才可保持气道黏膜的完整及纤毛的正常运动,因此,护理过程中需保证湿化器的充分湿化,湿化器温度设置为32至360C。(3)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痰液粘稠,行气道吸引时,对其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感染的发生,因此,连接呼吸机前需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例如为患者勤翻身,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排出痰液等。(4)腹胀护理: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常发生腹胀,因此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时,需对患者腹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发生腹胀者,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采取肛门排气法或插胃管等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腹胀症状。
1.4观察项目与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为症状消失,喘息缓解,咳嗽显著减轻,双肺哮鸣音消失;有效为症状改善,喘息缓解,咳嗽减轻,双肺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甚至加重[4];(2)复发率: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1.02±0.51)年,对其复发率进行观察与比较。
1.5数据处理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综上所述,对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其痛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7475.html下一篇:重度颅脑外伤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