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7~71岁,平均年龄为47.5±9.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由颅脑MRI和CT得到证实。术前检查显示,本次研究中包括脑叶出血30例,左侧基底节区出血24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21例,小脑出血15例,其中,63例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27例行小骨开颅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血管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临床检测及健康宣教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下设2名责任护士,所有人员均接受循证护理的专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能够有效掌握循证护理的护理方式。由循证护理小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个人体征进行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②提出问题:主要为通过参考成功的护理案例,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施全方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存在非不干、肢体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如肺部感染治疗及预防、电解质紊乱纠正、呼吸道畅通护理等[1]。③护理措施:血压控制:给予患者250ml20%甘露醇和40g呋塞米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患者10mg地西泮肌肉注射,以促进颅内压降低,避免出现脑水肿[2];导尿管护理:建议于患者大腿内侧留置尿管,避免发生折叠扭曲,以保证导尿管的畅通,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护理的心理调节,向其详细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杜绝高盐、高热量饮食,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和皮肤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1.3 护理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抑郁焦虑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独臂。其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程度评价,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血管发生破裂,造成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自发性出血反应,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数患者均伴随有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3]。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
循证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观念,主要是将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循证护理,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结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7999.html上一篇: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