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提高,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因此,提高院前急救的有效性对患者预后的改善非常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建立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效率。本院急诊科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所辖分站急诊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2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5例,女性患者119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8.2±7.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舌强言塞、口眼歪斜。经入院后确诊,共有缺血性脑卒中139例,出血性脑卒中145例。所有患者均没有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贫血、急性期动、静脉溶栓。从发病到呼救时间在6至253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35.72±16.58)分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呼救的时间以及脑卒中类型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1.2.1常规院前急救措施
“120” 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即调度救护车出车,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进行呼吸道护理和静脉通道的建立。处理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1.2.2急救护理路径
从脑卒中患者打进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出车之间的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出车之后,在还未到达现场时,护理人员先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例如发病时间、用药情况、肢体活动情况、神志情况和以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电话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指导家属进行初步急救,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冷敷、对患者的口腔内异物进行清除、保持患者静卧、不要搬动患者、将患者的头部垫高等。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瞳孔和神志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转运和抢救。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将评分为8分以上的患者立即转移到医院。将生命体征不稳定、陷入昏迷、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抢救手段包括以甘露醇对颅压性降低、对患者持续冰敷降温、开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升高还要进行,相应的降压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患者途中,让患者采用平卧位,为了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将患者头偏向一边。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瞳孔和意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在转运途中要与相关科室和急诊科进行联系,提前做好接收和急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进行对比。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指患者打通120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起病突然,并且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恶化,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对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治疗时间窗为起病后的3到6小时,在此期间的救护情况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很大的影响[3]。患者发病后能在越短的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治疗,则致残率和死亡率越低,预后情况越好。通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利用院前急救护理的时间,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先让家属对患者实施急救,避免家属不正确的急救措施造成病情的恶化,节约院前护理时间[4]。护理人员要在到达现场之前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到达现场后能够迅速展开急救。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的意识进行判断,意识障碍越严重则分数越低,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措施。在转运的过程中要先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系,缩短急救时间[5]。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