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胃肠外营养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向患者体内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种能量及各种营养素,以避免或预防患者营养缺乏的一种方法,可分为部分胃肠外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两种。普外科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疾病等患者手术后,通常不能或不宜直接进食,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导致营养缺乏和免疫力低下,继而出现各种并发症。胃肠外营养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在病人不能进食的情况下输入各种所需营养,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使患者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10月-2014年3月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45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4例,胃肠道瘘10例,消化道疾病13例,其他普外科疾病8例,合并糖尿病7例。周围静脉置管18例,中心静脉置管27例。胃肠外营养时间为5-26天。
1.2 方法
对患者做全面的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营养史和营养状况等制定出针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配制营养液,主要成分为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经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向患者输入营养液。
1.3 结果
45例患者经过胃肠外营养护理后,营养状况均良好,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
在普外胃肠外营养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与监测。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状态、尿量、皮肤的改变和活动能力等,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等生理生化指标,必要时进行B超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腹泻等不良情况,可能是由于输液过快导致,此时应减慢输液速度;若患者出现面色变红、呼吸加快等现象,有可能使营养液比例没调好,此时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治疗,待营养液调制好后再输注。
2.2 营养液的配制
首先,因营养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避免细菌的侵入,在营养液的配制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一般在净化空气台或层流空气罩内进行。其次,在配制之前应仔细检查各种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根据病人的需要按合适比例进行配制,现配现用,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h,还要注意是否有药物配制禁忌。最后,在配好的营养液外包装袋上注明内含成分、患者姓名、床号、配制时间等相关信息。
2.3 静脉导管护理
短期进行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可采用周围静脉置管方式,对于长期胃肠外营养患者则采取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每次对患者插管处皮肤消毒或更换敷料时,都要注意避免导管的扭拉、挤压或折叠,导致导管堵塞。应在营养液中加入少量肝素,防止由于化学性静脉炎或血栓引起的导管堵塞继而发生感染。置管者每日更换输液导管,并对导管接头处消毒,一定要妥善固定好输液管,防止进气或液体走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深静脉营养通路不宜用于输血、血浆、抽血、化疗等其他用途。
2.4 静脉输注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静脉输注。输注前应检查核对营养液上的患者姓名、床号和使用期限,避免误拿误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输注速度是输注过程的关键,输注过慢不能满足患者机体的需要,过快又会导致高血糖或非酮症性昏迷,可采取开始时缓慢滴注,然后增加滴注速度,最后用输液泵控制以24h匀速滴注,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立即调节输注速度或报告医师,采用渐减法停止输液。每天更换穿刺部位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感染的发生。
2.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普外肠胃外营养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性、代谢性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做好营养液配制、置管和静脉输注的护理工作,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要做到培养液无菌、穿刺口无菌、输液袋和输液管无菌,一切操作按无菌操作进行,对于昏迷患者要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感染应立即更换新的输液装置,有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在胃肠外营养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液的配方和配比,并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以预防高血糖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调整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或报告医师。
3 讨论
胃肠外营养护理对普外科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营养液的合理配制、静脉导管和静脉输注、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进行胃肠外营养护理,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长期的胃肠外营养由于缺少食物的刺激而使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衰弱,细菌容易易位而引起感染,严重的则导致多功能器官衰竭。因此应尽量控制胃肠外营养的时间,同时适量补充谷氨酰胺,防止细菌的易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