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08-02
狂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易复发且易终生患病的精神疾病,作为心境(情感)障碍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1]。由于该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不但让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也为患者的家庭带来生理与心理上双重负担。而且此疾病复发率高,依从性差。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布对照研究对躁狂发作患者进行系统的家庭护理, 并探讨其对躁狂患者症状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9月被我院收治的100例躁狂症发作患者。采用随机分布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五十人。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45±12.77)岁,实验组的BRMS 均分为(25.23±3.28),对照组的BRMS 均分为(22.36±3.30)。且两组患者的年龄、BRMS 均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精神科药物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家庭护理干预,时长共计6个月;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届时由一名精神科医师和一名护理人员对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末分别进行躁狂量表(BRMS)评定躁狂症状严重程度, 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改善效果。
1.3家庭护理的基本内容 (1)家庭环境的要求:躁狂症患者的卧室应尽量选择冷色调,家中要保持安静,尽量使患者少接待客人,多听一些轻缓的音乐,让患者能够放松心情,以免兴奋。(2)生活护理:要督促患者按时进餐,在患者进餐时,最好让其单独进餐,避免患者因精神不集中而影响进食。若患者拒绝进食,可以将食物放置其经常活动的地点。关于个人卫生方面,要叮嘱患者及时洗漱,清理自身。(3)与患者友好的沟通:引导患者说出自身的痛苦,这不仅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有利,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自身情况。不能与患者有激烈的交谈或争执,谈话过程中多使用引导,态度上不能带有讽刺或者是嘲笑的意味。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通过SPSS 17.0 For Windows 进行,参数通过均数±标准差表述,组间差异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BRMS 评分比较:在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RMS 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 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但实验组的BRM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说明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的患者躁狂症状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见下表 。
3 讨论
狂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易复发且易终生患病的精神疾病,由于远离了家人和社会环境, 躁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受到了限制,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影响了患者的全面身心恢复及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2]。家庭式护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一般整体护理模式,它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 在医生和护士的帮助下,使用相关的医学理论和护理心理学原理来为患者量身定制的干预对策,以达到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目的,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各种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当中[3]。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家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纠正家属及其患者对狂躁症的偏见,正视现实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减少排斥心理。(2)家庭护理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主要的症状以及预后的注意事项,使其充分认识药物对精神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为其适应社会、自信心的增强起到促进作用, 充分提高患者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能力。(3)家庭护理可以对患者的思想变化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患者在精神脆弱时不能像正常人一下分辨各种矛盾。(4)家庭式护理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改善家属与患者理解与相互支持程度,寻找到适合患者的沟通方法给患者以指导和支持, 以保持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有效保持。(5)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家属对患者的非理性态度,使家属主动参与对患者有利的康复活动中, 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躁狂发作患者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意义重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