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接受介入治疗的84例肝癌患者,其中男58例,女26例,年龄41~75岁。病程25~95天,平均53天。主要表现为肝病疼痛、腹胀、乏力、消瘦,其中31例病人有明显的黄疸表现。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术前4~6 h禁食、禁水,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术前行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检查,核对患者资料,完善术前准备。护士要善于和患者交朋友,利用沟通交流技巧,准确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压力,维持情绪稳定,从而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使他们保持乐观愉悦的情绪。并向患者讲清介入治疗的意义、作用、效果,向家属介绍癌症的可治性及术后较乐观的预后,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手术,以良好的心态顺利接受治疗[3]。
1.2.2 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患者返回病房后每30分钟测1次,2 h后待血压平稳改为4 h测一次,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准确记录24 h尿量及颜色。患者返回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下肢制动24 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4~8 h,防止出血及血肿形成。勿屈膝屈髋,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连续监测24 h并记录。相关报道介入治疗后减少卧床的时间同时改变肢体制动方式,可减少患者出现腰痛,周身不适及尿潴留等。协助患者床上进食和排便。病人介入治疗后,24小时内禁食有渣、油腻的食物,并指导多饮水,以利于毒素排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房研制药膳治疗[4]。
1.2.3 并发症的护理 (1)发热:大量抗癌药物注入肿瘤组织后,肝血管瘤组织缺血坏死,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引起高热,短期为肝组织水肿、炎症及栓塞物的反应所致。高热时间多为介入治疗后1~2 d出现,一般温度在38.5 ℃,持续一周左右或对症处理后可降至正常。但偶见1周后不退者,多因合并骨髓抑制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所致。护理时需要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补液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体温一般在2~3 d可恢复正常。(2)消化系统的反应: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遵医嘱给予止吐剂,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和量,及时补充液体,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注意合理搭配饮食,给予低盐、低脂、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毒素尽量从尿中排出,忌干、硬、粗糙、刺激性饮食,以防止门静脉高压患者因门静脉曲张而造成出血。(3)疼痛:与栓塞组织缺血坏死,临近肝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刺激肝包膜紧张而引起肝区疼痛有关,也可因动脉置管,应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诱发非靶器官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也可引起痉挛。采用心理疏导、音乐、松弛、暗示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评估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止痛措施。另外,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等,防治对肿瘤破裂出血或穿孔的误诊,利于及时抢救,避免不必要的纠纷。(4)其他:个别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栓与栓塞、尿潴留等并发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早发现、及时处理有重要意义[5]。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配合医生做好不同的处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患者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3%、73.1%、50.2%。
3 讨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区域或阻断肿瘤的动脉血供,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见效快,疗效好,肝区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肿块明显缩小。
介入治疗护理是特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医学理论及专科理论以及护理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了解病情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及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中严密观察及时处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尽管疼痛、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不可避免,但通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能避免和减轻不良反应,确保治疗效果。笔者所在科开展此技术以来,护理上给予高度重视,通过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9015.html下一篇: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