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9例接受CT增强扫描并经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的患者,男性67例,女性62例;年龄18~90岁;检查部位,腹部106例,胸部20例,头部2例,颈部1例,均使用碘海醇造影剂。
1.2 护 理
1.2.1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不良的心理应激状态是诱发变态反应的重要因素,也会产生强烈的消极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应激能力。而准备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的折磨,以及不了解检查的过程,担心检查的结果,同时面对庞大的CT检查设备,以及机器运转所造成的噪音,很容易产生压抑、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因此,护士应科学、客观地向患者解释CT检查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注射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一般感觉,让患者有思想准备。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提问,亲切地与患者交流、沟通,营造轻松的检查氛围,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检查顺利圆满地完成。
1.2.2 检查前护理 严格筛选患者,对于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哮喘病患者,应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商量后再决定是否进行CT增强扫描。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碘造影剂过敏史,药物、食物等过敏史,以及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询问时避免使用诱导性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造影剂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了解后签署同意书。放置留置针,用18号BD留置针,根据不同的扫描部位选择不同的肢体:如检查胸腹部,选择右上肢;检查头、颈部,选择左上肢;对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避开患肢。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关节,并注意患者的衣袖不宜过紧。准备高压注射器,并预先抽好造影剂。因高压注射器配备自动加温装置,预先抽吸好可以给造影剂预先加温,减轻对静脉的刺激,降低造影剂的黏度,减轻推注时的阻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有文献报道,进行造影检查前,正确的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2.3 检查中护理 帮助患者做好放射防护工作,以免患者因担心辐射而产生恐惧心理。造影剂的剂量按1.0~1.5ml/kg计算[2]。严格控制造影剂的用量,在能达到诊断目的的最小范围,尽量少用。检查高压注射器管道各部位的连接是否紧密,排尽空气,与BD留置针连接。并再次向患者说明注射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身体发热等感觉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高压注射器能够保证扫描与注射同时进行,但由于人机分离,不能及时观察到穿刺部位的情况,故在注射造影剂前先快速注射10ml生理盐水,确定BD留置针在血管内无误后再注射造影剂。通过观察窗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停止,进入机房了解情况。
1.2.4 检查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保留BD留置针30min,让患者在观察室休息,以防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为了排出体内造影剂,叮嘱患者多喝水,以减轻肾脏负担[3]。30min后,患者无不适,一切正常,可帮助患者拔出留置针,嘱患者按压5~10min后离开。本组病例发生1例轻度迟发型过敏反应,未做特殊处理,数天后缓解。
1.2.5 造影剂外渗护理 现在使用的都是高压注射器,可使造影剂按要求快速连续注射,极大地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药物外渗的风险。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的造影剂;抬高患肢,一般在药物外渗48h内,抬高受累部位,以减少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4];用透明质酸酶450~300U+1.5~6ml生理盐水稀释后局部注射;用浸有0.05%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的湿纱布覆盖于患处,用冰毛巾或冰袋敷于纱布上,30~60min更换1次。造影剂不慎外渗,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身体的恢复,不留后遗症。
2 结 果
1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检查,其中有1例出现了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发痒、结膜充血,未做特殊处理,数天后自行缓解。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
3 讨 论
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CT增强扫描过程中,护士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度,减少医患纠纷,更是获得满意的图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