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1. 2方法
1. 2. 1试验组:①手术前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 了解患者心理特点,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进行宣教和疏导。②手术前3 d指导患者做盆底肌功能锻炼:缩紧肛门, 3 s/次, 然后放松。连续做l5~30 min, 2~3次/d。术后第4天, 于床上做功能锻炼, 3次/d, 5 min/次。③尿管持续开放5~7 d后, 定时开放导尿管, 当患者有尿意时憋尿15 min, 然后再开放导尿管放尿。白天关闭2 h开放1次, 夜间关闭4 h开放1次。④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前予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 滴完后夹管30 min拔除导尿管。当患者有尿意时立即排尿。⑤针灸疗法。采用温针灸疗法, 在拔除导尿管前3 d,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后, 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1次/d, 留针30 min。⑥中药汤剂治疗。以八正散为基本方:瞿麦、?蓄、木通、车前子、滑石、栀子、灯芯草、生大黄(后下)、甘草梢。从拔除导尿管前3 d取汤剂200 ml口服, 3次/d。
1. 2. 2对照组:①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及相关知识教育。②导尿管定时开放。③指导患者术后第4天, 于床上做盆底肌功能锻炼, 3次/d, 5 min/次。④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前予膀胱冲洗, 滴完后夹管30 min拔除导尿管。当患者有尿意时立即排尿。
1. 2. 3疗效判断标准观察患者拔除导尿管4~6 h后排尿情况, 在B超检测下测定残余尿量, <100 ml为有效, 判断为无尿潴留和排尿困难;≥100 ml为无效, 判断为有尿潴留和排尿困难。
2结果
两组残余尿量比较, χ2=4.621, P<0.05。所以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4~6 h排尿后检测残余尿量<100 ml的例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 1患者排尿习惯及心理特点评估的意义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术前健康宣教, 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有利于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3. 2进行盆底肌肉、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舒缩锻炼的作用目前认为神经损伤是妇科术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在手术前后进行有意识的会阴部、盆底肌肉的锻炼, 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得到一定的恢复, 阻止膀胱肌肉的萎缩, 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 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3. 3定时开放的意义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来决定放尿时间, 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的动作, 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 锻炼了膀胱功能, 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自主排尿[1]。
3. 4膀胱冲洗的意义庆大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的抗菌活性, 有预防和减轻炎症的作用。
3. 5针灸疗法的意义针灸关元穴、气海、足三里之强壮穴, 具有培补元气作用;三阴交、阴陵泉穴可以疏通经脉, 宣导气血;针刺直达盆腔内脏神经丛, 温灸热力直达针尖处, 针灸与热力共同作用, 可有效刺激支配膀胱神经, 以恢复其正常功能。
3. 6中药汤剂的应用八正散为治疗湿热下注膀胱所致淋证常用方剂。此方药性平和, 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可作为利尿通便的基本方, 配合针灸补泻可通调下焦水道, 达到通畅小便效果[2]。
综上所述, 运用中西结合治疗,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降低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排尿功能的恢复, 使患者免于排尿困难的痛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9623.html上一篇:综合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一篇:骨伤科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