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161-03
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治疗中,维持性血透属于常用方法,是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多方面原因而致内瘘后易出现出血、感染、肿胀手、血管瘤及形成血栓等并发症[1-2]。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院为进入维持性血透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39例,年龄42~68岁,平均(52±7.3)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高中以上学历31例,高中以下学历12例;造瘘部位(低位)36例,造瘘部位(高位)7例。实验组:高中以上学历30例,高中以下学历13例;,造瘘部位(低位)35例,造瘘部位(高位)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维持性血透常规护理。①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②合理选择抗凝剂,针对血管条件良好且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宜采用常规剂量肝素进行透析;针对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则应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方案。③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胸部X线片与血常规等。④维持患者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良好水平。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介绍动静脉造瘘的治疗过程、目的及术中配合事项,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告知本院近年来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3-5]。②动静脉造瘘术通常选取患者非习惯用手,减少对患者生活的不便;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动静脉造瘘非习惯用手的功能锻炼,使手臂头静脉变粗。③告知手术侧手臂应杜绝量血压、抽血及输液。④术后告知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目的,且嘱其关注伤口变化,手术侧手臂切勿使用重力,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伤口渗血、渗液增加,需立即更换敷料;术后1~2 d内切勿伸直肢体及屈肘,且维持患肢高于心脏位置,注意患肢的保暖;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握拳训练,视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握拳力量。
1.3 疗效评判标准[6-9]
制订《护理服务满意调查表》获取两组患者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并发症:出血、感染、血栓、血管瘤及肿胀手)/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出血、感染、血管瘤、血栓及肿胀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虽动静脉内瘘被视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的永久性通路,但因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患者于造瘘术后易出现出血、感染、血管瘤、血栓及肿胀手等内瘘并发症,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影响造瘘术的应用效果[10-13]。
为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院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果显示,患者感染、血管瘤、血栓及肿胀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3%,出血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9.3%、7.0%、18.6%及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0.7%,对照组满意度为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早期护理干预具有临床应用意义,原因在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利于为手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提高手术依从性;术前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手术侧手臂血管壁的完整性,确保造瘘术的成功率;术后健康教育利于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可促进动静脉的回流状况,利于改善微循环及减轻肢体肿胀。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