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心血管内科病情多较为危及,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与病情认识不足,常会带有较多的负面情绪,心理波动较大,多不稳定[1]。在实施临床医护工作时,患者常缺乏理解与情绪急躁等而产生抵触感,不能有效的参与、配合相关医护操作,不仅延误医护方案的开展,也严重而直接的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乃至预后康复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我院心内科对2013年11月~2014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部分患者进行护理方法、措施的改进,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1月~2014年4月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收治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8例,其中31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平均为57.64±8.35岁;对照组患者58例,其中33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平均为58.32±7.9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患者住院期间神志清醒,具有基本理解、交流能力,病情确诊后能够接受我科所制定的医护方案并予以实施;排除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或癔症患者,因感知觉、智力等障碍而无法有效沟通或参与量表调查患者,中途因转院、死亡等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医护方案或参与调查患者等[2]。患者均详细了解本次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优质护理方法改进措施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改进小组,由护理部负责人与本科室护士长分任组长与副组长,心内科所有护理人员全员参与到优质护理服务小组的建设中成为组员。组织小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相关精神及指示,理解、领悟优质护理的核心与内涵,端正态度、转变理念,对优质护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对其专业操作技能、疾病相关知识、行为仪表礼仪等进行相关培训。
扩展优质服务范围,从患者入院时即刻开展优质护理,包括对患者热情的接待、耐心的介绍医院情况并解答其疑问;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疾病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将相关信息及时的与其负责医师进行沟通,辅助医师进行治疗计划的选择与制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把握其心理活动特点,对其不良心理状态及情绪及时的予以疏导、缓解,帮助患者端正治疗态度、树立信心,积极参与、配合医护工作。
认真听取患者对于改进后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视我院条件尽量予以满足;加强基础护理,如帮助自理能力较差患者翻身、擦背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其身心舒适;进行饮食管理,保持患者良好的机体营养状态等。
加强心血管支架护理,注重造影剂肾毒性的护理,因在实施支架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造影剂,容易产生一定的肾毒性,故术后需要增强针对造影剂的水化护理干预,在以往静脉补液水化的基础上开展饮水水化,向患者讲解、强调饮水的作用及其重要、必要性,鼓励、促进患者多量、多次饮用水,单次饮至未出现腹胀,总量控制尽量超过1500ml;提高对穿刺点的止血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性化压迫止血,术前使用过溶栓药物的患者及高血压等患者需视具体情况延长压迫时间,避免止血失败;在以往监护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的基础上,注意对C反应蛋白的监测,根据CRP水平对冠脉损伤情况及术后再次狭窄等相关并发症情况予以评估,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常见并发症情况,对其舒适度与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数据。舒适度使用选项法,患者在非常舒适、一般舒适、不舒适中选择一项表达自身感受,前两项病例数之和为总舒适度。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及主动性等方面,满分为100分,达到85以上为合格 [3]。
1.4 数据处理
通过18.0版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舒适度与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见相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
3 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理念与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与要求,而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渐由“以病为本”的机械性医护措施转向“以人为本”、强调将患者的身心作为整体进行医治这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新模式[4]。
在此医疗里面转变的大环境下,我国卫生部适时提出将患者作为医护工作中心、一切医护措施围绕患者展开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我院响应国家号召,将卫生部的相关精神与倡导在院内积极予以落实,将卫生部的指示与院内工作要求在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上具体实施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以及临床护理的发展,以往随意性、盲目性较强的优质护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要,因此我院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对优质护理措施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改进干预,以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相关精神与要求,提高护士对于优质护理的认识,使其转变护理理念;配合相关技能、知识、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护士在临床与患者的交流中的工作能力,减少临床护理过失及疏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进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于护士的信任感与依从性。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使临床护理更为人性化、个体化,患者感受到了被重视与被尊重,其心理舒适感得到提高;而泡脚、按摩等相关新型护理措施科学化、合理化的应用也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的舒适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舒适度与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舒适感,减少并发症,明显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