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护理程序是近年来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的护理手段, 提倡护理中满足患者身心恢复、需要等, 通过连续性、计划性、全面整体护理的实践模式进行操作。护理程序可分为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步骤, 临床实践显示, 在整体护理中采用护理程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1]。作者对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 男59例, 女45例, 年龄44~82岁, 平均年龄(69.35±4.17)岁,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症状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X线、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52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 2 方法 参考组接受心衰常规护理干预, 给予氧疗、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排痰等护理, 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及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整体护理中采用护理程序, 主要包括心理社会评估、对患者客观方面资料进行收集, 询问患者健康史、观察其临床表现等, 制定护理计划(对病因、诱发因素等进行控制), 最后实施护理干预。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同时在患者出院时分发本院自行拟制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35±4.57)d, 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9.41±5.13)d,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2%, 明显大于参考组对护理满意率76.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护理程序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护理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医护人员关爱尊重患者, 通过简单易懂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充分了解其心理状况及身体不适状况, 尽可能收集患者心理动态资料, 明确其心理状态及问题,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病情收集评估:对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疾病先关知识等进行了解, 持续收集资料, 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2]。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明确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询问患者健康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心绞痛、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包炎等疾病。②护理诊断。对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情况进行收集, 找出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护理诊断有以下几点:气体交换受损、心排出量减少、个人应对无效、活动无耐力、期望值及恐惧等情绪等, 而相应的护理诊断能够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患者的心理、生理变化[3]。③制定护理计划。心力衰竭主要以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通过提高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调控血压、感染性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等多方面对患者的基础性疾病进行处理及治疗。给予患者补充补血、纠正贫血、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等, 治疗心律失常、感染等治疗,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护理监护, 避免输液或输血过多导致的不良后果。④护理实施。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病情严重, 患者多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主动关心患者, 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 对于极度烦躁患者可给予盐酸吗啡进行镇定, 在给药期间要观察患者是够出现呼吸抑制现象。基础护理, 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 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根据耐受力进行;医护人员辅助患者采用合适的体位, 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高位睡眠体位, 病症严重患者采用坐位、半卧位等体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采用双下肢下垂, 促进膈肌下降、心血量减少, 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给予患者吸氧等护理干预, 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缺氧状态;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氧流量, 避免高浓度氧吸入抑制患者呼吸, 在吸氧过程中对患者缺氧程度、神志等进行观察。护理控制干预, 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控制, 以营养高、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 对患者体内维生素进行补充, 严格控制进食速度及进食量, 避免心脏负担的加重。结果表明, 在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在其整体护理中采用护理程序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70020.html上一篇:糖尿病并肺结核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