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无恶变,无出血。其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处,有时会误诊。本研究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 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 及MRI 影像资料,总结其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61岁。上腹不适3例,无症状9例。均无肝炎史,无口服避孕药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二对半及甲胎蛋白(AFP)均阴性。
1.2 方法12例中9例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CT机为Philips Brilliance 6螺旋CT扫描仪,层厚3mm,增强造影剂用优维显100ml,速率3ml/s。5例行MRI 扫描,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机,常规序列加抑脂,层厚8mm,对比剂Gd-DTPA。
2 结果。
12 例共发现13个病灶,11例单发,1例双发;形态多呈类圆形,其中2例呈分叶状,直径2~5.5cm;肝右叶7个,左叶6个。
CT 扫描9例,9个病灶。平扫5个病灶为略低密度,4个病灶为等密度,边缘欠清。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显著强化,2例中心瘢痕结构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均减轻,5例为等密度,3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略低密度。2例中心瘢痕结构延迟强化呈略高密度。本组病灶边缘均未见包膜结构,其中3例病灶周围见增粗,扭曲的血管与之相连。
MRI扫描5例,6个病灶。平扫T1WI4个稍低信号,2个等信号,病灶中央见星状,裂隙状更低信号3个;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中心更高信号2个。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轻,5 例为略高信号,3 例中央瘢痕结构延迟强化为高信号。其中2 例见周围增粗,扭曲血管。
注:a 肝左叶病灶T1WI 平扫略低信号,中央瘢痕为更低信号。b、c、d 动态增强见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减轻,中央瘢痕逐渐强化,至延迟期明显强化。
注:a,b 分别为CT 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周围见扩张,迂曲血管。c、d 门脉期见病灶强化减轻,呈等密度及略低密度。[论文网]
3 讨论。
FNH 是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据报道发病率为0.9%。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其具体病因目前认为血管畸形或血管受损所致的反应性增生可能是其潜在的发病机制[1]。
Nguyen 等将FNH 分为典型型(80%)和非典型型(20%)2型[2]。典型者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有明显的中央瘢痕和放射状分布的纤维间隔。镜下可见异常排列的肝细胞结节,有窦状隙位于束状排列的肝细胞板之间, 肝细胞板边缘有Kupffer 细胞分布;肝细胞结节之间见纤维间隔,纤维间隔内有粗大的动脉,毛细血管及毛细胆管,即FNH 的镜下结构与肝小叶相似。非典型FNH 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型,混合细胞型,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其病理特点为:无明显分叶,无明显中心瘢痕和纤维间隔,镜下缺乏结节样结构,部分结节会有较大的发育不良的肝细胞[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 及MRI 表现与其病理学分型有关。典型FNH 的CT 四期表现,平扫呈等低密度,中央瘢痕呈星芒状低密度,动脉期除瘢痕外呈显著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为等低密度,而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部分病灶还可以显示供血动脉,位于病灶中心或周边,粗大而扭曲[4]。MRI 表现平扫T1WI 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 呈等或稍高信号, 中央瘢痕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与CT 类似。不典型FNH 的表现包括病灶多发,存在假包膜,无中央瘢痕,动脉期不均匀强化等。
本组病灶直径在2~5.5cm 之间。13 个病灶均有典型性表现,其中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轻均符合(13/13,100%),中央瘢痕有5 例(5/13,40%),周围增粗,扭曲血管5 例(5/13,40%)。由于FNH 的镜下结构与肝小叶相似的病理特点,CT 与MRI 扫描所得影像等密度或等信号者较多,本组病例CT 平扫等密度5 例(4/9,45%),门脉期及延迟期等密度5 例(5/9,55%)。MRI 平扫等信号2 例(2/6,33%)。这一点在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中较少见。另外中央瘢痕的存在及强化方式也有其特征性,据文献报道,中央瘢痕的发现率CT 和MRI 分别为60%和78%[5], 本组病例CT 为2 例(2/9,22%),MRI 为3 例(3/6,50%),均明显低于上述比例。周围增粗,扭曲血管较常见,这是符合FNH 的病理特征的,也是其动脉期显著强化的病理基础。所以FNH 的鉴别诊断主要是肝脏其它的富血供肿瘤。
鉴别诊断: ①原发肝细胞癌: 多有乙肝及肝硬化病史,AFP 升高,动态增强一般有快进快出特点,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低程度更大。肝癌中央坏死区一般不规则,周边强化环较厚且不均匀。门脉可见癌栓。②纤维板层型肝癌:常见于年轻人,病灶体积较大,强化不均匀,存在宽大的中央或偏心瘢痕及放射状分隔,延迟无强化,且病灶内可见钙化,部分病例合并血管或胆管侵犯。③肝腺瘤:富血供,有自发破裂和出血倾向。强化方式类似于FNH,但瘤内无中央瘢痕。另外,腺瘤内不含Kupffer 细胞, 胶体硫核素扫描呈显像缺损区或稀疏区。④血管瘤:典型肝血管瘤增强早期边缘结节状,花环状强化,并逐渐向内扩散,延迟期可完全充填,小血管瘤增强早期即可完全强化[6]。[论-文-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70187.html下一篇:临床医学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