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 >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要]地方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文回顾了我省地方病学科的发展简史,概述了我省在地方病科学研究、疾病监测与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并提出今后福建省地方病发展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病,科学研究,成就,展望


  *第一执笔人:陈志辉,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病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病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统计,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有576个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我省流行的主要是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


  在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者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6年底,通过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省实现在省级水平上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有76个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有33个县(市、区)实现了基本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标准。


  1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的简史


  1.1病情调查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我省无具体的地方病流行调查资料。1958年4月,为摸清病情,福建省卫生研究所成立了福建省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研究小组在光泽县华侨乡开展此病试点调查工作,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49.3%,克汀病患病率为0.56%。1976年,省里统一部署,由省、地、县卫生防疫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队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防治和确定病区工作,1982年6月在龙岩市江山乡用1/5万浓度的碘盐进行了效果观察成功后,于1984年在大部分已确定的病区供应了碘盐;1988年对当时判断为非病区的地方进行了复查,通过1976年和1988年两次调查,全省确定54个县(市、区),600个乡(镇)为碘缺乏病区,有1500万人生活其中,累计发现地克病患者1100多例,推算全省地甲病患者达100万例,儿童智力落后者在100-150万,其中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为15-20万例。1995年,根据卫生部的监测方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省重新修订和下发新的监测方案,要求各县按照PPS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省卫生防疫站以县为单位,按PPS法从全省81个县(市、区)中抽取30个县,再用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30个县,每个县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一所小学40名8-10岁儿童。从我省调查结果来看,当时全省8-10岁儿童甲肿率为29.5%,合格碘盐覆盖率仅44.61%,尿碘中位数为111.80μg/L,病情严重程度居全国第五位,这些调查数据为我省1995年底实现全民食盐加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各县所进行的调查也为当地政府的决策和制定消除碘缺乏病规划提供了依据。继之,1997年、1999年、2002、2005年我省都组织了同样的大规模的调查,以评估采取食盐加碘为主的干预措施实施后对我省各地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1]。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我省是从1980年起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到1988年底,在全省9个地(市)84个县(市、区),先后查出34个县(市、区)(后因行政区划改变为37个县、市、区)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共有病区村156个,病区人口达63773人。调查了45959人,发现氟斑牙患者23151人,患病率为50.37%,氟骨症患者683人,患病率为1.48%,两者兼有患者735人,患病率为1.59%,病人总数23834人,总患病率为51.85%。氟斑牙患者以轻、中度,白垩着色型为主,氟骨症患者多数为轻、中度疏松型,少数为混合型。地氟病区中轻病区村100个,中病区村40个,重病区村16个,呈点状分布,多集中在温泉地带的水源型,属饮水型病区。


  1.2学科建设


  1984年成立了福建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合署办公,该研究所的成立对我省地方病防治科研工作起龙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1986年,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地方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在南平市成立(学会挂靠在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标志着我省地方病防治科研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此后进行了第二、第三、第四届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历任主任委员有马新元、许龙善。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会员的培训工作,组织会员参加中华医学会召开的地方病学术交流会,增长会员的知识、拓展了视野,特别是近几年学会工作在主任委员许龙善教授的领导下,学会活动活跃,防治科研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全国地方病学术交流会上经常有我省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许龙善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委员、陈志辉主任医师连续三届被国家卫生部聘为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标志着我省地方病防治科研工作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2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的现状


  2.1科学研究


  2.1.1闽东南沿海居民碘营养状况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因


  福建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先后在闽东南沿海地带未采取任何碘干预措施的福州市的鼓楼区、台江区、福清市、平潭县、长乐市,莆田市的城厢区、涵江区,泉州市的鲤城区、惠安县、石狮市,厦门市的杏林区、开元区、鼓浪屿区、思明区、集美区、湖里区、漳州市的龙海县、东山县等18个县(市、区)开展了居民碘营养状况的调查。通过在闽东南区域系统、全面、多指标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首次阐明沿海地区居民存在碘营养不足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次,第一次将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应用与碘缺乏病的研究;第三,为重新评价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建立判断、评价和监测人群碘营养科学标准作出可贵的尝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五,以大量科学数据证实,营养条件和生活水平都较好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碘营养不足的公共卫生问题,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思想上固有的沿海地区不存在碘缺乏的观念,提出全民补碘刻不容缓;第六,阐明了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市)居民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2]。


  研究阐明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存在碘营养不足公共卫生问题,引起我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回答了个别地方政府官员及居民对实施食盐加碘必要性的疑问。该研究成果多次被有关报刊转载,并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省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多次在有关场合以该研究数据为依据,阐述沿海地区存在碘缺乏的危害。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在闽东南地区开展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的进程。


  2.1.2B超在碘缺乏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与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正常值的建立


  为探讨应用B超于碘缺乏病防治科研中的价值,并建立我国碘充足地区学龄儿童按年龄和体表面积分组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正常上限值。福建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先后在碘充足、碘缺乏地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的成果:第一,在国内首次探讨B超对碘缺乏病防治科研应用的价值,并将B超检查甲状腺结果与原来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的主要方法――触诊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在国内首次引进甲状腺容积的计算公式,每叶甲状腺容积=0.479×甲状腺长度×宽度×高度/1000,该观点为后来制订的国家标准所采纳;第三,发现由于种族差异,WHO/ICCIDD根据欧洲12个国家的研究资料而推荐的儿童甲状腺容积正常值并不适用于中国儿童,提出有必要重新建立碘充足中国青少年正常的甲状腺容积上限值;第四,所建立的我国碘充足地区学龄儿童按年龄和按体表面积分组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正常上限值为国内同行科学、准确评估防治碘缺乏病的干预效果提供了依据[3]。


  项目的研究工作,促进了B超诊断技术在国内应用于碘缺乏病防治科研,为碘缺乏病防治科研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国内同行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研究成果对全面、科学评估我国现有及今后的碘缺乏病监测资料提供了依据。B超诊断技术应用于碘缺乏病监测为我省制订消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一篇论文被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评为优秀论文。


  2.1.3碘缺乏病区新生儿碘营养状况


  为了探讨碘缺乏对新生儿潜在智力损伤的影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通过测定新生儿全血TSH,研究缺碘地区碘缺乏对孕妇及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4],通过对缺碘地区与非缺碘地区孕妇和新生儿的尿碘、TSH、FT4、TT4等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缺碘不仅影响母体甲状腺功能,也累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反映了在胎儿脑发育时期胎儿脑细胞水平存在T4浓度的不足,进而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在此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在省内首次将滤纸干血TSH测定技术全面应用于不同地区新生儿碘营养状况的评估,并在莆田、三明、邵武、福州等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症的筛查工作,评估补碘对新生儿的碘营养状况的影响。


  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第一,为建立符合我国的新生儿TSH切值提供参考依据,在国内首次将ELISA法应用于新生儿TSH的测定,并建立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切点值,用以评估我国消除IDD的进展和效果;其次,ELISA法测定TSH技术所积累的经验,为全国同行开展该技术提供了借鉴;第三,为临床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经验;第四,通过首次在我省不同地区、不同碘营养状况下新生儿TSH的测定,揭示了新生儿的碘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五,本项目也是首次在我省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面积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


  通过项目的研究工作,促进了ELISA法技术在国内应用于新生儿碘营养状况的评估,为进一步揭示缺碘对新生儿潜在智力损伤提供了技术手段,尤其是通过对我省不同地区及补碘前后新生儿脐带血TSH的测定,阐述缺碘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危害,强调了应重视新生儿、孕妇这一特殊人群补碘的重要性,以避免碘缺乏对新生儿脑发育的损害,这对于提高我省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将ELISA法应用于缺碘病区新生儿碘营养状况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并应邀参加了“中国残联---瑞典政府”的碘缺乏病合作项目。课题组还与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合作在福州举办了“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技术培训班”,向由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援助的项目省份推广了课题的研究成果。


  2.1.4实施有效碘干预对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影响


  为了评估有效碘干预前、后出生儿童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展的状况,从而评估全民食盐加碘后对儿童脑功能的改善意义,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具备完整的碘缺乏病流病学和碘营养状况的背景资料作为调查地区,对有关社区有效碘干预措施前后出生的儿童长达10多年的追踪观察研究[5-7]。结果证实:第一,实施有效全民食盐加碘后,原病区儿童智力水平均能达到正常水平;第二,碘缺乏地区母亲孕产期服用碘油丸子代智力发育正常;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有效碘干预(全民食盐加碘或碘油)后,儿童智力水平的同样能够得到改善;第四,碘缺乏对城市儿童的智力发育仍有潜在性损伤影响;第五,实施有效碘干预后,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的改善;第六,推行USI或碘油对地区人口素质的改善;第七,后天的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是有限的,“非碘因素”与碘缺乏相比,其对智商影响并不十分突出。


  通过上述研究,课题组认为碘缺乏地区在充足、有效碘干预后出生的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发展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全民食盐加碘后对改善儿童脑功能的具有积极的意义。提出为维护子代正常的脑发育,预防碘缺乏所致的智力损伤,在关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儿的碘营养问题、加强碘营养监测的同时,还应重视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服用碘油丸以保证充足的碘的供应,建立相应的机制,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危害的目的。项目研究结果也提示儿童的智力发育主要在0-2岁完成,后天的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是有限的。碘缺乏不仅对农村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而且也对城市儿童的智力发育存在潜在性危险。


  正由于该研究工作特别注意了碘缺乏的严重程度,控制可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混杂因素,因此项目比以往的研究产出具有较大可信性的结果。此外,中国农村的碘缺乏病工作是这些人群认知能力的最重要的信息和资料的来源,因此,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可延伸到生命的所有领域。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省内未见同类报道。研究工作先后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上公开发表,其中有3篇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上。


  2.1.5联合型瑞文测验福建省儿童常模的研制


  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包括碘缺乏在内的各种营养不良造成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疾病等带来的直接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如按此调查低限计算,我国每年因营养不良造成的损失约为2500亿元人民币。瑞文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RavenJC)所编制,是一种全部采用几何图形的非文字智力测验。该测验可以测量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发现和利用自己所需的信息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瑞文测验被认为是测量智力一般因素的有效工具,尤其是推断性能力或液体智力,因而应用普遍,已修订成许多国家版本,国内也先后进行了三次该量表全国常模的修订。然而,全国常模是在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基础上制订的,如果用此常模评价我省学龄儿童智力发展状况,其适用性就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我省目前尚无一种经过全省取样修订的量表。因此,建立与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的智力测量工具的常模,对于评估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干预对儿童脑功能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三次(1987、1997、2006)参加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的修订工作的基础上,在9个设区市的城区小学中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确定被试的学校;农村儿童等量分配于乡镇中心小学和一般农村小学。被试的学龄儿童均为在校的学生。在9个设区市分别随机抽取城区学龄儿童296名;随机抽取农村学龄儿童541名。被试以每岁为一年龄组,男女各半,城市学龄儿童由7至13岁构成,共7个年龄组,总样本量2670名;农村学龄儿童由7至13岁构成,共7个年龄组,总样本量4876名。联合型瑞文测验福建省修订版(CRT-FJ)儿童常模的编制是按标准化样本,制订出各年龄组原始得分的百分位等级。通过正态分布下所对应的Z值,用IQ=100+15Z,编制出百分位、Z值、IQ等值表,最终换算出以每岁为一年龄组的二个常模表,即联合型瑞文测验福建城市儿童(CRT-CFJ)和农村儿童(CRT-RFJ)智商常模表。这样,使用者可方便地由原始得分,按其所在年龄组,直接查到IQ值。


  结果表明,我省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在测试成绩上要明显高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因而联合型瑞文测验在我省城市、农村标准化是必要的,及时建立适合我省儿童特点的城市、农村联合型瑞文测验的常模是正确的。本研究的样本来自9个设区市的城区和农村,通过随机抽样的原则取样,按照测验标准化的规定,对测试题进行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对测验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多项考察,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8]。


  因此,研制我省联合型瑞文测验智商常模,不仅可以作为评估我省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我省卫生、教育、计划生育、残联等部门提供儿童智力测量的工具。


  2.1.6放射性核素在地方病领域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核素技术来测定碘缺乏地区人群的碘代谢、上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对了解碘缺乏的成因、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外源性TRH主要作为垂体前叶的一种刺激激素应用于检测和估计垂体TSH的贮备功能,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甲低和继发性甲低的病变部位,以及其它试验不能确诊的甲亢和亚临床型甲低。受条件限制国内当时还未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碘缺乏病的研究,福建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在我省碘缺乏病重病区德化县开展了“TRH兴奋试验在碘缺乏病中应用的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这项技术对于评价碘缺乏病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状态、垂体TSH的贮备功能和亚临床型甲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碘缺乏病监测中可运用该方法的观察结果来调整碘盐中碘投予量的标准,以预防碘性甲亢的产生,从而既达到防治的目的,又可避免副作用的发生[9]。在“神经型地克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观察”课题中,应用TRH兴奋试验对已供应碘盐的碘缺乏病区的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的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并检测了患者及其父母的甲状腺自身抗体,这项研究结果阐明神经型地克病患者由于甲状腺功能只是轻度低下且在临床上甲低的表现又不明显,同时由于以前受诊断技术的限制,因而以前被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10]。“地方性神经型克汀病患者TSH对TRH应答性的研究”对神经型地克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这些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既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有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对克汀病的认识不能只从临床上加以分型还应从其本质脑垂体―甲状腺功能状态来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治本的方法。


  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率先在省内使用免疫放射方法开展了新生儿甲低筛查工作,并指导基层对筛查出的患儿进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筛查技术也有新的进展,1995年底该所又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最新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应用于新生儿甲低筛查,先后在莆田市医院、莆田县医院、平民医院、涵江医院,仙游县医院,邵武县医院开展新生儿甲低筛查工作。为了更好比较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之间的关系,便于资料连续性分析,在国内首次进行两者切点值的研究,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


  2.1.7粘肿型克汀病患者的发现


  以往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地方性粘肿型克汀病只分布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与云南省腾冲县连线上半部,下半部的克汀病主要是神经型。马新元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先后在我省永安市、安溪县碘缺乏病区发现了13例地方性粘肿型克汀病患者,打破了国内的结论[11]。


  2.1.8地质环境与地方病关系


  为了探索地质环境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关系,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和光泽县卫生防疫站联合选择病情较重、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较多的光泽县作为研究试点,开展了《福建省光泽县地质环境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调查》,并被列入当年省科研项目计划。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第一,查明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布规律。切割、侵蚀厉害,基岩裸露的地区患病率高,土层堆积较厚的地区患病率低;吃坡积土产的粮食,饮用坡积层孔隙水的一般不患病;吃残积土产的粮食,饮用溪沟水、基岩裂隙水的患病率高。第二,根据大量的岩、水、土、粮食、血、尿样测试分析查明了光泽县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致病原因。第三,在查明致病原因的基础上,根据调查村庄的患病率与饮用水和粮食中碘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推算患病率的回归方程,提出患病临界值水碘为5μg/L,粮食碘为85μg/L,高于此值时不患病。第四,调查发现坡积层水、土、粮食中含碘量较高,从而提出在防治碘缺乏除继续使用碘盐外,开发利用含碘量较高的坡积层孔隙水的新途径。


  2.1.9碘盐中碘损失量的研究


  碘盐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碘化钾中碘以I―的形式存在,I―容易被空气氧氧化为I2升华挥发;碘酸钾中碘以IO―3形式存在,IO―3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为验证加碘化钾或加碘酸钾的碘盐含碘量的稳定性,确保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效果,陈建安、兰天水、陈吉祥等从1991年开始历时13年时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第一,通过碘化钾盐和碘酸钾碘盐两种碘盐的稳定性研究,证实了碘化钾盐的不稳定性,自然存放1年碘损失率接近100%,不适于长期存放,而碘酸钾碘盐的稳定性优碘化钾碘盐,自然存放1年碘含量基本不变,其结论为指导碘缺乏病病区由碘化钾碘盐改为碘酸钾碘盐提供理论依据。第二,揭示了碘酸钾盐在自然存放12个月、22个月、32个月、36个月、54个月、60个月、84个月、96个月、108个月、120个月、144个月、156个月时碘的损失规律,实验结果为我国调整碘酸钾碘盐浓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依据。第三,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碘盐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了粉碎干法生产的优势,与国内报道的湿法生产的碘盐比较,粉碎干法生产的碘盐具有合格率高,碘损失率低等优点。第四,碘盐含水量与其碘含量呈负相关。第五,样品含碘量越低,存放后其碘下降率越高[12、13]。笔者在卫生部召开的碘盐标准研讨会上进行了大会报告,引起了卫生部领导及专家的极大重视和关注,并作为重新修订国家碘盐标准理论依据予以应用。


  2.1.10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的发现


  碘缺乏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另一方面,碘过量同样也会对机体造成损害。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最早发现于日本北海道,国内也在河北、山东、新疆、山西等地发现,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省从未发现过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马新元等在同安县新店乡前炳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碘代谢、垂体-甲状腺功能、尿碘、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分析,证实并首次报道了我省也存在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当地人群受到高碘的威胁,人群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是饮用高碘水引起的[14]。为明确该地区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发现可能存在的高碘地区,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再次在翔安区(因行政区划改变,原新店乡及周边乡镇与同安县分开,单独成区)所辖的5个镇104个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村为单位按10%抽样。每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抽样。取得以下成果:发现翔安区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前炳村,农户家饮用水水井碘含量超过150μg/L者即达到国家高碘地区标准的有17份水样,新店镇前炳村12份,占70.6%,同时又在其它乡村发现散在的高碘水井;前炳村现7~14岁学龄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显著高于所在镇其它村同龄儿童,其儿童尿碘水平显著高于该乡镇其它村儿童,提出前炳村饮用水水井碘含量超标问题应引起重视;当地水井水碘含量与井深和距海边的距离有一定的关系,有水井越深水碘含量越高的趋势,总体而言井深20m以上者其水碘含量明显增高;距海边越远水碘含量越低,距离海边5km以内的水井其水碘含量较高[15]。


  2.1.11尿碘在线消化-流动注射自动分析法


  尿碘自动分析是碘缺乏病监测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张亚平等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尿碘在线消化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测定法,实现了尿碘的自动分析[16、17],并负责承担完成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医药卫生)中的《实验室尿碘自动分析装置的研制》课题(1999年)[18],这些研究工作解决了国内外尿碘自动分析技术在如何在线快速消除尿中碘测定干扰成份的关键难题,开发设计了控温38℃的新颖独特的流动注射在线快速有效消化尿样的消化试剂组成及装置系统,组装了尿碘自动分析装置,尿样可直接自动进样测定,进样体积40μL,尿碘检测线性范围3~1000μg/L,分析速度70个样/小时,干扰试验加2~100倍正常尿液中浓度的26种干扰物质,均不干扰测定,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测定我国冻干人尿碘标准物的结果均与给定值符合,对在5个不同地点采集8~10岁学龄儿童的163份尿样,分别用此自动分析法和国标法(WS/T107-1999)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余锦等进一步从标准曲线重现性、冻干人尿碘标准物测定验证、平行测定精密度、加标回收率验证、35份现场采集的尿样分别应用该自动分析法和手工操作的国标法测定验证报告了该尿碘自动分析装置有满意的应用结果,此尿碘自动分析装置通过了福建省卫生厅组织的省内外专家的现场测试鉴定,据成果查新得此是国际上同类尿碘自动分析法中对尿碘检测范围最宽、灵敏度最高、分析速度最快的方法,分析性能指标显著优于国外的同类仪器。


  2.1.12地方病检测技术尿碘是碘缺乏病监测的重要指标,常规检测方法是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张亚平等在2004年对尿碘测定标准方法进行了改进修订[19],研究制定了尿中碘的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新方法采用尿样加过硫酸铵溶液后置于100℃的控温加热装置中消化1小时(可用沸水浴),尿碘检测线性范围为0~300μg/L;检测下限为尿碘浓度3μg/L,尿样加标回收率范围92%~107%,六平行样变异系数<5%,测定我国冻干人尿碘标准物的结果均与给定值符合。方法的砷铈反应除了在水浴控温30℃、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进行,还可以直接在20~35℃之间某一稳定的室温条件下进行测定。由于尿碘常规检测方法本质是动力学光度分析法,实验条件控制是准确测定尿碘的重要环节,张亚平等在不同时期对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应用的尿碘氯酸激烈消化测定法、氯酸温和消化测定法、过硫酸铵消化测定法体系做了系统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实验条件研究报告,实验明确了尿碘浓度与测定吸光度的对数成线性定量关系成立适用的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范围,建立了方法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可预算不同反应温度与适宜反应时间的配对组合,估算反应温度波动及反应时间偏离对测定结果的误差影响,一些研究结果被直接纳入尿碘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


  食用加碘酸钾碘盐是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人摄入的碘酸根IO―3离子须在体内转为I-离子才被生理利用,是否有部分IO―3离子在体内未转化而直接由尿中排出,使碘酸钾碘盐碘的生物利用度低于以往的碘化钾碘盐碘?这是我国推行全民食用加碘酸钾形式的碘盐而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张亚平等采用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技术与尿碘在线消化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结合,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直接进样分离测定尿中IO―3和IO―离子的分析方法,并以此对人尿中碘的形态及含量进行了研究检测,探讨了人摄入碘酸钾后是否有IO―3离子直接从尿中排出。作者实验发现并证明这些尿液对外加的IO―3都还有较强较快的还原作用,可迅速将外加入的IO―3转为IO―,IO―3在尿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因而碘酸钾碘盐的生物利用度与碘化钾碘盐应是相同的。


  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是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的重要指标,碘盐检测的质量控制也是碘缺乏病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陈惠琴等对碘酸钾碘盐含碘量测定最常用的“直接碘量法”的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当时直接碘量法中酸化盐样液可用硫酸或磷酸的两种方法,实验指出对有干扰量铁离子共存的盐样采用硫酸酸化盐样液时会有较大测碘误差[20]。张亚平等报告碘盐中碘酸根离子迁移现象在不同气湿条件、包装接触材料、取样方式情况下对碘盐含碘量测定造成的误差影响,指出由于食盐具有吸湿性其颗粒表面带一定量的水份,碘酸根离子溶于这食盐颗粒表面的水份中,会随着食盐水份水的流动而发生同方向的迁移,这情况相对于通常的固状食品样品中被测微量组份一般没有流动迁移性来说是特殊现象[21]。


  地方性氟中毒监测中对水、尿、血、食品、土壤和空气中氟化物的检测通常都是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该类方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较成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离子色谱仪在卫生检验部门的逐步装备,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氟化物也在我省一些卫生检验实验室得到应用。刘丽菁等报告了应用美国Dionex公司的淋洗液自动发生离子色谱仪系统测定水中氟、氯、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实验研究结果,探讨了自动发生不同浓度KOH淋洗液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测定水氟浓度线性范围0.04~1.50mg/L,线性相关系数0.9993[22]。张亚平等应用美国Dionex公司的电导检测离子色谱仪系统,对实验淋洗液组成和流速、电导池控温影响、峰高与峰面积定量线性范围、水负峰影响、分离柱柱效等有关离子色谱法的实验因素对测定饮用水中氟化物影响做了系统实验研究[32]


  2.2疾病监测与控制


  2.2.1地方病监测


  为了落实监测工作,我省每年都制订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和监测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由省卫生防疫站(2003年后改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市、县地方病防治机构定期开展地方病监测工作。


  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系统。1995年5月,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新颁发的《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病情监测系统含省级监测和县级监测两方面。省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该中心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制订了我省的实施细则,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了监测的质量,同时,对监测工作积极准备、认真组织,圆满地完成了监测任务。2002年随机抽查全省27个县(市、区)30所学校120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360份尿碘、2156户居民盐碘,结果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4.0%(B超法),尿碘中位数为173.4μg/L,小于50μg/L仅占2.2%,盐碘中位数为31.3mg/kg,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6%;2005年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法在全省调查了30个县30所学校1221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和智商、351份尿碘,1215户居民盐碘,监测结果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3%(B超法),尿碘中位数为158.1μg/L,小于50μg/L仅占6.6%,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9%,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为1.9%。综合2002、2005年连续两次全省监测数据,我省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介于100-200μg/L适宜范围内,居民碘盐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也稳步提高,表明我省居民碘营养均已处于良好的充足状态。县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以县为单位每隔两年开展病情监测,每个县均按PPS法抽查30所学校,抽查1200名学生、210份尿样、210份盐样进行甲状腺肿大率、尿碘、盐碘的检测,并及时将监测情况汇总向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碘盐监测信息系统。为了严把碘盐出厂质量关,我省各级疾控机构加强对碘盐加工厂的监督、监测工作,对生产企业采取帮、管、促相结合的方法,各碘盐加工厂所在的县疾控机构每月两次到加工厂采样,实施全定量分析,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同厂家处理,省卫生防疫站还向碘盐加工厂配发了半定量检测试剂,用于生产过程的自检,并按季度向全省各有关单位通报碘盐加工厂产品质量监测结果,及时交流全省碘盐质量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及采取解决的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省加强了对碘盐加工厂(一级批发部)、用户两个环节的碘盐监测工作。在开展碘盐监测报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碘盐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碘盐监测数据网上输送。2004年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福建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于2004年第三季度起执行,《实施细则》制定进一步规范我省碘盐监测工作,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碘盐监测的科学性、及时性,在全省建立并有效运行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使碘盐监测数据能保质、保量、按时上报,确保可持续的消除碘缺乏病运行机制。


  2.2.2地方病控制


  (1)碘缺乏病。1995年以前我省主要在原已确定为碘缺乏病区的54个县(市、区)采取全民食盐加碘的防治措施,碘盐对我省的碘缺乏病防治效果非常明显,1989年至1995年底我省先后有42个县(市、区)地甲病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和消灭的指标”,占原来碘缺乏病区县的77.78%。1995年根据卫生部的监测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省包括沿海县(市、区)在内的所有县(市、区)都存在碘营养不足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消除碘缺乏病,1995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供应碘盐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2005年监测结果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己由1995年的29.5%下降至2005年的1.3%(B超法),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从1995年的44.6%提高到2005年的90.9%,目前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6%,儿童尿碘中位数由1995年111.8μg/L上升至2005年的158.1μg/L,小于50μg/L仅占6.6%,实现了省级水平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2)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降低饮水中的氟含量。我省在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方针。在方法上,以就近打低氟水井为主,当地找不到低氟水源的病区,采取远距离引水(河水、泉水)或理化降氟。在工程形式上,一是利用就近低氟水源,打深井建水塔统一供水或以户打手压机井;二是近处无低氟水源的,从邻近的外村或附近找水源,引水建水池供水;三是结合农村改水,从乡自来水厂引水到病区。既解决降氟改水,又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四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单一小范围的病区自然村进行搬迁。


  截止2002年,已完成145个病区村的改水任务,占全省地氟病区的92.9%。实施改水降氟措施以来,已有九个地(市)的33个县(市、区)、109个病区村通过了地氟病省级基本控制达标验收,占病区县数的89.1%,病区村数的69.8%。改水降氟解决了病区人民多年渴望解决的饮水问题,结束了病区人民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同时,使农村饮水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


  2.3人才培养


  挂靠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地方病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地方病防治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人员的防治技术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采取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队伍的素质。系统培训主要体现在把专业技术人员送往各类医学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如派人到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接受成人大专班脱产或函授学习,还派人到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大专专业证书班、在职研究生班学习。专业培训形式多样,主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及自办培训班的方式。如我省先后邀请数位知名教授前来授课;送出去既是派人参加国内各类会议、培训班;自办培训班既是利用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每年都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2000年以来学会先后举办了由会员参加的全省碘缺乏病防治研讨会及实验室管理培训班、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碘缺乏病防治技术新进展培训班、瑞文测验在碘缺乏致心理损伤评估的应用培训班、碘缺乏病健康促进方法与策略培训班、福建省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饮用高氟水降氟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项目培训班、福建省地方病检测技术培训班。


  为了全面评估地、县卫生防疫站对微量碘的检测技术水平,1993、1994、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几年对全省各级疾控机构盐碘、尿碘检测水平进行考核,分发了有关的外质控样品,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掌握了各地的检测水平,对于今后有计划开展县级人员培训提供了依据。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我省陈志辉同志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陈志辉、张亚平同志被卫生部确定为跨世纪防治地方病优秀科技工作者。1999-2007年连续8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尿碘、盐碘、TSH测定的考核,获得合格实验室证书。由于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尿碘和盐碘外质控样考核中我省连续6年实验室合格率在80%以上,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受到了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通报表扬。


  3我省地方病学科发展展望


  3.1开展孕妇的碘营养及其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大量研究证明,碘缺乏对人类大脑的损伤主要发生在脑发育的关键期-即胎儿期和生后早期。我国虽建立了以学龄儿童为主要目标人群的碘营养监测机制,但缺少对孕妇(及哺乳妇女)的监测和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考虑碘盐覆盖率较低及非碘盐冲销严重的地区选择一定数量的不同孕期的健康孕妇、产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深入研究她们的碘营养状况、碘代谢特征以及甲状腺功能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能阐明妊娠期间的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能证明在碘供应不足地区的孕妇是否存在低甲状腺素血症的的危险性,为该地区的孕妇是否还需要额外的碘补充提供有力证据。另外,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能够筛选出判断孕妇群体及个体的碘营养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灵敏指标,为实施孕妇的碘营养监测或甲功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


  3.2加强对新技术方法的引进应用和开发研究


  针对我省地方病的内外环境因子主要是非金属元素――碘、氟,笔者认为离子色谱分析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对此两元素离子分析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手段。匹配高灵敏度检测器(如电导检测器、脉冲安培检测器等)的离子色谱分析系统,加上适当的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去除样品中有机物质进行样品前处理,可开发建立尿、血等样品中碘、氟测定方法,为碘、氟在生物材料样品中的代谢形态与浓度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方法手段。ICP-MS技术是目前最强有力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我省已有卫生检验实验室装备了ICP-MS分析仪器,生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定由于样品中被测元素含量低、样品量少,需要多元素同时测定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ICP-MS技术对此显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该技术分析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具有极低的检出限和宽达七个数量级的线性动态范围,且测定精密度高,可进行多机联用,如一些在线分离或富集技术与ICP-MS联用,可进行复杂样品分析、化学价态和形态的分析。美国CDC已采用ICP-MS测定尿碘并作为评价其它测定尿碘方法可信度及对尿碘质量控制物质定值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值得引进应用[23]。


  3.3开展地方病诊断检验技术的研究


  对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目前国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及X线检查,而后二者均是本病的晚期病理表现,进一步探索地方性氟中毒有意义的检验诊断指标,并分析相关的多项生化、血尿常规等检验指标的意义,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早期生化改变特点,以图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检验诊断指标,这些是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工作中多年不衰的热点,我省的地方性氟中毒虽然都已得到控制,但仍应加强追踪国内外对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指标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寻找突破口切入开展研究工作,改变我省在此领域较为薄弱的状况。本文来自《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9053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