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第1篇: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和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在市区大医院、社区医疗站以及社区老年人三者之间建立起信息网络,使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系统概述
现如今,大型医院普遍存在床位紧张、人员调配效果不佳、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立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完善现有医疗体系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已成为该方面的一项新技术。
二、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需要开发一套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此系统可以最优化利用资源,帮助老人方便、快捷的解决突发状况。为满足需求,该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1)概率统计。收集社区老人的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以河师大社区为例,运用概率统计技术采集社区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2)大数据分析。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中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3)互联网技术。构建“三角服务”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子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实现智能管理。
三、设计方案
1、总体流程。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服务方式。线上:系统按照固定方案进行老人身体数据采集;线下:社区医疗站会定期派专业人士到老人家里对其进行全方位检查以及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
2、数据采集与处理。首先利用智能手环采集社区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数据,通过社区中建立的互联网网络把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以及信息协作平台上。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
3、“三角服务”模型。“互联网+”社区养老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系统模型的构建,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若采集到的老人的身体数据发生了变化,则会通过报警系统反馈到社区医疗站,社区医疗站则做出最快的反应,一方面,会到老人家中对老人进行急救,另一方面,会及时将老人的存档发送给医院,并联系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从而节约了救援时间。
4、构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开发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即开发一个集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护终端设备和带有功能模块的智能医护平台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将采集到的老人身体数据存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将社区老人、社区医疗站和市区大医院三者建立成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市区大医院的医疗系统与社区医疗站的数据库相连接,从而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
结语:本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的是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智能医疗服务系统相结合,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将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医疗服务更趋于智能化。
作者:段雯琼等
第2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院移动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移动医疗服务是当前医疗服务信息化发展趋势,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但由于移动医疗服务受到软硬件平台、使用方式、用户体验等方面制约,真正能够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移动医疗服务系统并不多。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产品,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图文、语音及视频的交流,还可以通过公众号与特定个人或组织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重要功能模块之一,是为微信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1]。凭借逾5亿的微信用户基数,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价值不可估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医疗服务系统,能和医院现有资源对接,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基础移动医疗服务,如与院方沟通互动、查询医疗信息、进行医疗预约等。该系统既极大方便了患者——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医疗信息、进行预约挂号,也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即时发布动态信息、缩短就医流程,是移动医疗服务的新型解决方案。
1相关技术
1.1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接口
公众平台开发接口[2]提供与用户进行消息交互、自定义菜单交互的能力。对于成功接入公众平台开发接口的公众账号,当用户发消息给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器会使用HTTP请求对接入的网址进行消息推送,第三方服务器可通过响应包回复特定结构,从而达到回复消息的目的。
1.2 Wamp服务器技术
WAMP[3]是Windows下apache+mysql+php/perl/python组合,是一套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拥有超高的兼容度,每个程序各自独立却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平台。
1.3 Web应用开发技术
微信公众平台自身所提供消息和菜单交互往往还无法满足系统所需的服务互动要求,但却为开发者提供了变相的网站访问导航和身份认证功能。Web技术[4]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根据系统的需求,一般需要掌握HTML、CSS、XML以及其他的技术,诸如JavaScript、php等[3]。
2系统设计
2.1 系统逻辑架构
在此系统逻辑架构中,如图1,微信用户的终端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直接与公众平台服务器通信进行即时消息收发,或者访问第三方Web服务器的Web应用。第三方服务器(图中为微信业务前置机)通过公众平台接口发送被动响应消息或客服消息给公众平台服务器,进而转发至微信用户,完成消息交互。
2.2交互流程
如图2交互流程图所示,微信用户添加医院公众号后,即可以获得定制的图文菜单,方便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当用户发送简单消息给公众号时,公众平台服务器会将收到用户消息推送给第三方服务器(图中为微信业务前置机)。第三方服务器处理接受到的用户消息,通过回复特定结构给微信公众平台就能完成一次简单交互服务,如图文消息服务或其他简单服务。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单纯使用微信提供的交互操作就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可通过引导用户使用Web应用服务来完成。目前移动设备上浏览器的内核引擎基本都是以WebKit为主,所以在设计Web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应用需满足移动用户良好的用户体验与舒适便捷的操作感。
3系统实现
3.1 微信消息互动
3.1.1消息接口配置在微信公众平台中选择开发模式,填写第三方服务器(微信业务前置机)的URL以及Token,验证配置有效性。验证成功后,用户每次向公众号发送消息、或者产生自定义菜单点击事件时,响应URL将得到推送。
3.1.2用户消息响应当普通用户向公众账号发消息(包括各类事件)时,微信服务器将POST消息的XML数据包到开发者填写的URL上,第三方服务器需要在5s内处理并回复。各种消息类型的推送XML数据包结构可查看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帮助文档。
示例代码1:
当用户发送检验单号时,回复检验报告状态[5]。
3.1.3自定义菜单自定义菜单能够帮助公众号丰富界面,让用户更好更快地理解公众号的功能。用户点击自定义菜单可实现两种类型事件消息,一种是click类型按钮,微信服务器会通过消息接口推送类型为Event结构给开发者,另一种是view类型按钮,微信客户端将会打开开发者在按钮中填写的url值。
示例代码2:
修改自定义菜单[6]。
3.2Web应用互动
3.2.1前端交互与展示HTML5配合JavaScript和CSS技术,让Web应用在移动终端上具有优秀的用户体验和互交能力,可以弥补微信交互时的短板,满足用户复杂需求。在介绍医院概况和专家专科信息时,利用Web应用前端展示技术会有良好的效果。
3.2.2内容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的好处在于将内容管理和表现形式相分离。在医院Web应用中,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对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如专家专科信息的维护,医院动态及咨询的更新。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实现非技术类工作人员也可以对应用进行数据维护。
3.2.3业务数据管理针对应用具体子系统业务时,需要对该业务的数据单独处理,例如门诊预约挂号子系统。由于业务的需求,医生出诊信息可能会实时发生变动,对于预约用户,一方面需要获得最新的医生出诊排班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已被预约的医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出诊,系统需要根据用户预留信息通知到已预约用户。
4结语
该文将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医疗服务理念相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用户提供定制服务,实现了医疗信息查询、移动预约挂号等功能,提供了传统医疗服务无法提供的用户体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和入口,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移动医疗服务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其应用也将覆盖到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未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类医疗服务功能都将发生更大的提升,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高效、便利和安全体验。
作者:叶晓景等
第3篇:XML技术在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1引言
当前社区医疗已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点,全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数量逐渐增加,布局日趋合理。但与此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着诸多问题[1]。
2目前社区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2.1资金不足与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资金投入上来看力度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资源匮乏,无法有效形成有效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格局[2]。
2.2居民医疗卫生消费观念有待更新
群众不习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普遍保留相信大医院,找专家的观念,造成大医院看病难,而社区医疗服务资源浪费的问题。
2.3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缺乏全科医生,整体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素质不高,无法有效保证医疗质量。
2.4社区医疗服务定位不准确
当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依然重治疗而轻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服务方式。
3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应用及意义
3.1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必须满足以下需求:
(1)符合社区医疗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日常管理工作需求,并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可靠。
(2)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维护和更新。
(3)具有数据库维护功能,对数据库具有分析和统计功能,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4)数据共享机制,使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3.2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功能分析
社区医疗服务系统通常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
健康档案模块:管理社区居民生理健康、精神健康或与健康状况相关的其他信息。
疾病管理模块:管理社区居民疾病状况,包括各种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随访登记、跟踪等。
妇女保健模块:管理妇女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等。
儿童保健模块:对社区儿童基本资料和体检记录进行管理。
计划生育模块:对生育登记、药具领用、健康教育登记等进行管理。
社区诊断模块:对社区医疗服务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另外还应具有挂号收费模块、全科诊疗模块和药品管理模块。
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信息统计与上报机制,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与大医院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4XML技术在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4.1XML技术简介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是W3C(国际互联网联盟)创建的一组规范,是一种用于定义文本数据的简便而标准的标记语言,主要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交换、数据管理和网页设计的新技术,如医学标记语言(MedicalMarkupLanguage,MML)[3]。
当前不少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研制都是面向单位的,由本单位医务人员使用,地域性强,多头开发严重,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和数据格式标准,底层数据库各式各样,内部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不同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都可能出现问题,XML技术的出现使得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可能[4]。
4.2XML技术在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可以采用XML语言对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中所用到的诊断报告、影像文件等各种信息进行描述与,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的数据集,有利于数据交换和共享,方法如下:
(1)数据封装。依据XML规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部分体检数据为例:
体检数据:
……
体格检查:皮肤正常、淋巴结正常、头部正常、颈部正常、胸部正常、神经系统正常、其他无医生签名张三
……
(2)数据存储。XML数据存储主要有文件系统方式、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面向对象数据库存储方式和NativeXML数据库存储方式。关系数据库具有允许用户同时处理数据,版本控制和不同级别安全访问机制,且当前大部分社区医疗服务软件采用关系数据库开发,因此,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XML数据是最经济高效的方式[4]。
5结语
社区医疗卫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能有效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社区医疗服务向规范化与科学管理模式转变,因此,积极开发基于XML技术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郑胜前等
第4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医疗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引言
我国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突发病症时老年患者往往失去最佳抢救时间,最终造成遗憾。由此,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SQS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搜集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实现与手机APP端,社区医院端数据互联共享,让社区医院提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让儿女可以实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突发情况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一键急救功能,为生命安全增填保障。
1项目定义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7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家人无法及时了解到亲属的病情,对专业的检查数据不能解读。然而,心脑血管疾病黄金抢救时间也仅仅只有4分钟,突发情况时,由于患者表述不清或者未能拨打急救电话,导致急救延迟,危及生命。
移动医疗的话题在近年来被炒的越来越热,很多公司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原因是:这个产业体量很大,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万亿-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从用户群体上讲,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在医疗服务市场,健康管理的市场的主体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正在形成。年轻人未来也将越来越无力承担家中老人突然生病带来的巨大经济成本压力和生活秩序的混乱,而患病老年群体也越来越希望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他们会对疾病前兆判断的工具和服务,形成越来越强的依赖。
目前,在健康医疗领域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及时发现和预警身体的健康异常。传统情况下,会通过年度的体检来实现这一要求。但是,体检时间跨度大,地域的覆盖能力不足,人们纷纷把眼光转移到可穿戴式设备上,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患者身体数据的监测、传输。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可监测穿戴产品并不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品SQS应运而生,SQS是一款主打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突发状况时,进行一键急救的软硬件结合产品。
2用户研究
首先,我们将我们的用户群进行了分类。但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部分老年人患者在平时处理一些简单的健康问题时也不一定就直接选择公立医院,有时也会选择距离较近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虽然医疗资源不如公立大医院丰富,但足以帮助患者解决小的就医问题,它设立的本身也是为了缓解公立医院的就医压力。所以,我们将用户群体分为了四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家属、社区医院、急救中心。
针对这四类用户,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现状:(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有突发疾病隐患,不能解读自己身体疾病数据,子女不能长期在身边陪伴;(2)患者家属:不了解父母身体健康具体情况,对急救流程不了解,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赶到患者身边对患者施救;(3)社区医院:离患者距离较近,医疗资源设备有限,与周边患者互相信任度不够深;(4)急救中心:时间紧、任务重。
根据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的问卷调研、访谈调研总结了以下痛点:(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需要及时的救助,发病严重时可能无法自行通知急救中心和家属,地理位置描述不清耽误救援时间,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无法解读自己的疾病数据;(2)患者家属:家属无法实时了解患者情况,没有办法再患者突然发病时提供帮助;(3)社区医院:就医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大多是小病,社区医院患者较少服务范围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提供好的建议,与患者居住距离近可以提供一些急救服务;(4)急救医院:主要负责院前抢救,急救路线不够通畅。
3市场分析
针对SQS的用户群体我们进行了小范围市场调查。其中,在对老年人群体的调查中,对穿戴设备的认知度及了解途径显示,在样本中有32.1%的人知道穿戴设备,而了解途径通过互联网的人数最多。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用户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可穿戴设备。相比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医疗可穿戴设备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调查表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老年人购买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大多数老人会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选择购买医疗可穿戴设备。老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主要是方便,快捷,使用简单,但在购买上,更注重医生的意见和价格。而作为家属,用户对现有app端下载和使用的还不多,但是大多数人对其有多了解。社区医院方面社区医生对医患监测平台的了解和使用程度不高,但是在访谈中社区医生提到一些大医院医生使用短信电话方式监测病人病情。
4SQS产品概念设计
我们的用户群体有患者、家属、社区医院、急救中心四类,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平台端设计。(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SQS手环穿戴端。就我们对国内外市场上现有可穿戴设备进行调查,目前主要有五种针对心脑血管方面的可穿戴设备,像是:”美国产ZIOPatvh、台湾产PhyodeWMe以及WCD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并不全部具备外形小巧,使用方便的特点,也并不完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另外,这些设备只能让患者自己或是医生监测到身体信息,不能提供突发情况下的更多服务。
SQS产品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设计了手环并重新定义了手环的功能,它具有一键式救助、实时监控患者体温、血糖、心率和GPRS定位三大功能。手环可监测的实时数据发送给家属和社区医院。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患者也可通过手环上的一键求救按钮,发送紧急求救信息给急救中心,同时自备GPRS功能帮助急救中心更清楚地确定患者的位置。SQS手环外形小巧,信息收集方法简单易行。由于采用多种传感器设备,数据的测量和传输精准,测量的心率,血糖,体温也是临床医生需要的重要数据,通过传输实时数据实现手环和app互联。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来说,SQS操作也更容易上手,让老年人也可以通过使用智能互联网产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他们来说SQS是一份生命安全保障,它快捷而有效的一键急救功能,让老人用得安心,放心。
(2)患者家属——app端。目前国内医疗类APP还是起始阶段,app功能和服务主要是提供查询、咨询、医院挂号等,并且通过亲身使用现有app体验,我们发现它们并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患者解决自身问题。我们设计的SQS产品app端能够实时清晰的反映家属的身体情况,让患者家属通过移动端的数据传输就能及时了解到患者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病患状态。并在突发情况下定位到患者的地点,方便家属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也可通过健康日历来查阅往日数据。同时这些数据的记录也能方便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对于子女来说,有了SQS,只需安装与SQS设备配套的APP,就可以在他们忙碌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快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通道,实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对他们来说,SQS是一款带感情的产品是一种对患者的关心与关爱,弥补了子女对于不能实时陪伴患者身边的缺憾,也让生命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3)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专用平台端。SQS的社区医院平台用于社区医生监测患者信息,对用户和医院意义重大。社区医院平台能让社区医生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提醒,同时为人力物力和资源相对不足的社区医院提供快速,低成本的信息服务,实现患者身体情况信息的互通,增加社区医院的利用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程度,社区医院也可以根据数据为居民做一些简单的开药治疗,从而减轻大医院负担,为社区医院自身带来一定收益。
(4)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专用平台端。SQS急救中心平台能够清晰快捷地为急救中心提供定位和实时身体数据的服务,减少急救中心在接受被急救者信息时,因病情严重不能求救等问题,做到120急救电话通讯率百分之百,缩短快速反应时间。一方面通过该平台,调度员应用电脑屏幕上的地址信息,和患者身体指数能迅速精确掌握呼救人的所在地址,在下达指令时能清晰明确的表达位置及患者身体指数,让急救人员了解患者第一手信息提高急救效率。SQS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搜集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实现与手机APP端,社区医院端数据互联共享,让社区医院提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让儿女可以实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突发情况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一键急救功能,为生命安全增填保障。
作者:高璞明等
第5篇:数据挖掘技术在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政府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面提供”。但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缓慢,其中医疗信息不能得到有效收集、共享和利用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国内外社区医疗服务现状
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外相继涌现出许多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主要以全民保健和疾病预防为前提,实行按需诊疗的方式,做到大病上医院,小病找社区,尽量就近解决问题,实现了医疗资源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匈牙利现行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1]:第一层次,“全科家庭医生”在社区诊所提供的基本诊断与医疗服务;第二层次,区级、市级及专科医院提供的综合性和专科门诊;第三层次,重点发展、具备治疗床位的医院所提供的住院治疗。这三个层次之间是密切合作的,处在不同层次的医生对患者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比利时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重点在于促使患者或康复病人得到与大医院相同的医疗服务。医疗人员可对独居老年患者进行监护式服务,或同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将医疗保健与康复等过程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减少病人在肌体与精神上的痛苦,实现主动治疗,这非常有助于疾病快速康复。
新加坡的各类医院并存,既有营利性、综合性医院,也有非营利性公立医院,还有专业性较强的私人诊所[2]。社区医院作为辅助医疗机构,是新加坡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其低廉的收费,重点满足老弱病人的需求。
国外这些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也为大医院缓解了病人多和资源浪费的巨大压力。
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近年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依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3],,全国人口为约13亿4千万人。其中医疗需求较大的0-14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这部分人一般行动不便,适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医。截止到2012年底,据统计,我国668个城市中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城市达到358个,近90%的地级城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了25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近97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除安徽外,30个省(区、市)都制定出台了省级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
3国内社区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社区医疗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建设标准不统一,医疗设施简陋,医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没有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也没有稳定的人才队伍来源作支撑等,无法满足居民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其中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和有效利用,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采集效率低下同时不太可靠,大部分数据收集工作主要依赖手工方式。
(2)收集的资料不利于共享,采集的信息存储在未共享的计算机中,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居民之间不能建立起随时访问和被访问的关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之间也不相关。
(3)用于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设备和器材还很缺乏,居民还不能充分享受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提供的福利。
(4)没有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完整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目标,与此相关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比较短缺[4]。
4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针对当前社区医疗服务发展中存在的医疗信息得不到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可以通过构建集成数据挖掘模块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来解决。
国内现有医疗服务系统普遍缺乏结构化和标准化,因此,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应充分参考相关医疗数据标准,有利于系统对数据挖掘和其它系统集成的支持。符合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系统总体框架基于微软.NET技术的基本框架。采用模块化设计、B/S结构。B/S结构既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客户机上只要安装有浏览器即可。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与通用性。同时降低了开发和配置成本,有利于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普及。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底层为数据访问层,中间为业务逻辑层,上层为表示层。使数据的处理层次清晰,增强系统适应业务变更的能力,有利于维护。
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首先采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然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数据库挖掘技术在处理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数据库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步骤[5]:数据预处理,数据准备,数据挖掘,评估所得到的模式模型知识,发现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常用的医疗数据挖掘算法有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粗糙集理论、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等,有的分析结果可以和专家分析相媲美
集成数据挖掘技术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以居民健康数据流为纽带、以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为手段、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有效地对社区医疗和住院医疗进行整合,实现了医院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同时不再局限于当前的传统医疗业务,能进行社区居民就医调查与预测等。
系统开发流程:
(1)需求分析,深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调查,掌握业务流程和需求。
(2)概要设计,根据调查后用户需求分析,设计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相应功能模块,包含数据挖掘模块。
(3)详细设计,描述实现所有模块的主要算法,将设计的数据挖掘算法应用到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中去。
(4)编码,编写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具体代码
(5)测试,将社区医疗服务系统部署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相应测试,重点测试数据挖掘功能模块。
(6)安装。
5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可有效解决医疗信息得不到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摆脱传统医院信息系统业务类型单一的缺点,对医疗数据进行更有效的整合利用,加强医院间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改变老百姓就医时崇尚大城市、崇尚大医院、崇尚名医的理念,使患者愿意选择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医,从而有效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发展。
作者简介:郑胜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9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