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第1篇:过程性评价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普遍使用终结性评价,教师常用考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构成最后的评价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有课堂提问、小测验等,占最终成绩的10%~30%;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占总成绩的60%~90%。这种评价手段形式相对单调,考试情况反馈不及时,期末考试普遍存在“突击”现象,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且缺乏有效的思考和探索,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随之不断更新,因此建立一种合适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强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1]。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是具有导向性的评价方式,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并重的学习方法[2]。目前,关于食品营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较多[3-6],但过程性评价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将过程性评价运用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同时为过程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1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1课程的主要内容食品营养学主要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平衡等。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的营养状况、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和社区营养。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培养学生将来从事营养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开发新食品资源、营养保健和配餐的能力;可以指导人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1.2課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教学手段上,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而且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普及,部分高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互动。笔者前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论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团队协作学习等,每种教学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由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且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还存在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实验操作不认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为提高学生的重视性以及课堂参与度,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必须对该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2过程性评价及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实施
2.1过程性评价的特点相较于终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及时性的特点。过程性评价能够动态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形成以教学—学习—评估为特征的更为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7]。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性主要指的是评价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外,更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完成一些设计性项目的能力。过程性评价的及时性,主要是指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有利于教师根据反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的调整,并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总结和反思[1]。
2.2食品营养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2.2.1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为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人们营养的需求,以“强化基础,增强技能,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引入过程性评价。而适宜的评价体系可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的组织并通过广泛的参与机制和良好的反馈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注重过程而全盘否定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以促进食品营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保证过程性评价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首次上课就告知学生,食品营养学课程的考核将引入过程性评价,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20%、个人作业20%、团队作业20%)和期末考试成绩(40%)组成;其中课堂表现(考勤、回答问题、讨论、论辩等参与积极性)、个人作业、团队作业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实行教师评价(50%)、同学互评(30%)、学生自评(20%)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个人作业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完成;团队作业由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按照兴趣自行组队并合作完成。最后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问卷调查等方式达到师生间的进一步交流,结合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2.2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施评价体系的内容由教师根据每章节内容在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评价形式有:
(1)文献翻译:教师给出几篇食品营养学热点问题及较新的观点的外文文献,让学生进行翻译,或者老师给予关键词让学生自行查找文献翻译。
(2)市场调查:如课堂讲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内容后,让学生到市场上调查相关产品,如蛋白质粉、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EPA和DHA的产品、功能性低聚糖产品、维生素补充剂、补钙、补铁产品等,调查内容包括品牌、含量、产品形式、价位等,像蛋白质要调查是什么蛋白、钙铁是什么形式的钙铁?为什么?调查后对相关产品进行讨论,以此让学生了解市场相关产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汇报、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形成最后成绩。
(3)课堂讨论及论辩:根据相关内容设定题目,如“骨头汤是否补钙?番茄生吃还是熟吃更好?食物中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怎么看待全民补碘现象?”等。规定每个题目6~10人可以选择,学生根据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查找资料,课堂进行论辩。
(4)课堂测验:通过测验考察学生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5)团队作业: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团队作业,如: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章节,教师分解任务,学生组队选择题目,通过查找资料和相关资源,制作PPT,走上讲台与同学分享和交流,老师最后做总结或组织同学讨论。其次,对不同人群(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人年、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组织膳食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连续5~7d的膳食调查,然后对各种营养素进行计算,对该人群的膳食进行评价。第三种团队作业是食谱的设计。除上述人群外,还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等人群设计1周的食谱,并进行说明和各种营养素的计算。学生自行组成团队,一般3~5人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进行选题和分工,提交作业、讨论,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团队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知能力。
上述作业分为必选和任选,任选作业包括3人次个人作业和2人次团队作业,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完成相关作业,教师及时反馈作业情况,让学生对学习情况有所反思,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过程性评价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实施效果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引入过程性评价后,能够动态的连续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使原来单纯的知识考察变为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考察,從而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过程性评价能够被大多数的学生所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利用营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作者:郭丽萍
第2篇:临床营养学护理专业学生教学方法的体会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在疾病治疗、康复和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强调药物治疗、护理和营养治疗三方面并举。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开展的营养风险筛查、疾病营养健康宣教、肠内外营养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及对其并发症的观察处理等护理内容都需要具有正确扎实的临床营养知识。而我国临床营养学教育在护理学专业中的开设现况却不容乐观,部分院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开设了临床营养学课程,但大多数仅作为选修课,教学内容受课时限制十分有限,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缺乏实用性,导致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对临床营养知识的具体运用能力无明显提高[2]。有研究发现临床护士的临床营养知识欠佳,且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他人经验传授及护理学课程,临床护理人员的营养学继续教育有待加强[3]。我院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由护理部一直常抓不懈,并联合协和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专升本课程教育共同办学,组织护理人员利用固定课余时间集中学习。近几年来,我科一直承担我院护理人员的专升本课程班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为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营养知识储备和临床实践能力,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一些教学改革经验和效果。
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施教
目前教学中主流的教学方法包括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法和任务引领教学法等[4]。
1.1 PBL教学法
该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引导其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充分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找出问题,主动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回到课堂上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总结讲评”的流程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进行“肿瘤与营养”的课程学习是,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的常常被患者咨询的问题“吃什么防癌治癌?”、“得了癌症后饮食有什么忌口?”等临床营养问题,组织学生超越教材中的条条框框,充分利用文献检索资源、查阅最新的研究进展,然后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和解读,最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密切结合,既学习了课程相关内容,又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对相关知识内容获得更加牢固的记忆,并能活学活用到护理实践中去。
1.2 CBL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根据PBL教学法逐步改进和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先呈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病例,让学生利用事先预习的相关知识内容分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并可对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再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反复对其进行思考和辨析,并对病例作出诊断和处理,最后由教师围绕此病例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和要点。
1.3 任务引领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为学生设定某项具体任务,学生以此为动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寻求学习方法和途径,最后将任务成果展示,以此来体现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我们在进行“糖尿病治疗饮食”的教学中,就采用该教学法,在课题传授糖尿病治疗饮食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任务,引导学生首先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摄入情况及饮食习惯,然后根据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找出其问题所在,为其制定一份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饮食食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再从点评中对该知识点巩固强化。
2 提高带教师资的教学素养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主要包括各种食物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各种膳食配方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不同疾病的膳食要求,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评估,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诸多内容[5]。跟随者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临床营养学的相关知识内容更新很快,因此,对我们的带教老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
由于教学对象均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而学习时间又安排在业余时间,繁忙的临床工作后再进入课堂,难免会产生疲倦和厌学的表现。针对这种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我们有预见性地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上进行灵活处理。在整个临床营养学课程开课前,先抽样调查部分學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知晓程度及难易点把握,然后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实际护理工作需要,设定课程内容的具体教学形式。
4 完善教育管理和考核制度
凡是教学活动,大多涉及到对其效果的评价。为保证教学质量,规范学生的学习管理,配合我院继续教育活动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较为完善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制度。对教员制定了教师职责分工、课程设置、教案规范、教学登记等相关制度。同时对学生制定了考勤登记、请假报告、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奖惩等制度。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平时课堂成绩”+“任务作业成绩”+“结业考试成绩”三维一体进行评估。对于结业考试,还分为“闭卷考试”+“开卷综述”,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另外,采取“双向考评”,让学生对每一位带教老师也进行考评,对其教案质量、授课效果、知识更新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帮助我们改进教学。
作者:徐庆等
第3篇: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而健康成了大家新的关注点。不仅如此,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的关心起了心理健康。怎么吃更营养,吃什么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学和营养学这两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营养跟心理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在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很多相关领域里面,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来证明个体的饮食习惯和性格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偏好吃什么就很有可能养成什么样的性格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关系,比如他们发现,喜欢吃面食的人言语表达能力会更好一些,更善于讲话,但是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但是这两门学科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人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而人的心理因素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个体的饮食习惯。同样的事物比如说榴莲、臭豆腐等,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味道没有的人会觉得他们非常好吃,而有的人会觉得令人作呕,事物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里除了事物本身的味道外,人的心理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让个体做出了最终的判断。由此看见,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一个关系。除此之外,心理学和营养学之间还有着其他非常密切的联系。
例如人的趋甜习惯,人类喜欢吃甜的东西是因为甜食能够促使体内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快乐。多巴胺的分泌不足会影响人的心境,人们会变得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其实,多巴胺的产生不仅仅可以通过食物,也可以从心理角度来调节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享乐主义”的大脑物质,通过改变自己的目标设定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比如说一开始我的目标是要考第一名,那么这个艰难的任务可能会让我苦恼,而如果我给自己的目标设定是认真完成今天的作业,那么只要完成作业我就会感到很开心,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增加。另一个方面来说,多巴胺的异常也是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多巴胺分泌过少可能会引起抑郁症发作,而精神分裂症常常和多巴胺分泌过多有关。由此可见,心理原因可以与食物等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个体健康,而营养学上的饮食、内分泌等因素也会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另外,爱吃甜食的人性格往往乐观外向,这也正是营养学能够影响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的重要表现。
还有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在氧化反应的过程中所释放出來的热量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葡萄糖不仅仅对我们的生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供能。食物进入人体后形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糖指数。Gailliot等人(2007)发现,我们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影响着一系列关于自我调控行为的表现。例如在实验中,对情绪的调节,克制优势反应以及本能反应能力的抑制控制能力,还有注意控制等相关的自我调控任务引起了被试自我损耗的发生,同时他的血糖水平也降低。随后的实验中给被试补充葡萄糖让其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个时候他的自我损耗也消失。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营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考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所能提供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它对于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而且心理因素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例如很多心因性的疾病,患者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就是会感到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这就是其心理因素影响到了生理健康。而一些与饮食习惯有关的,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的身心并发疾病不仅仅需要营养学上的治疗,在调整饮食习惯的同时心理干预有时可以帮助个体在治疗过程中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学方法也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病人有时候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是有问题的,知道这么做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或对于某种事物的偏爱导致病人无法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此时,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摆脱不良习惯,例如行为疗法中的一些厌恶疗法等,让病人将成瘾物质与不好的刺激相联系以修正不当的饮食习惯。
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对饮食习惯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营养学的一些方法也能够对心理疾病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抑郁症和营养学上的一些联系。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对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辅助疗法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而营养学的一些方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促进作用。有证据表明,饮食营养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学与心理学除了相互作用的关系外它们还有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健美操等涉及到跳跃的运动影响人体的骨密度,让人体不容易骨质疏松。而某些家族性的非遗传疾病的唯一改善途径就是有氧运动,而药物调节会引起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当然,过度的运动锻炼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马拉松等耐力训练项目会损害运动员的健康。
在心理学中运动锻炼同样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运动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气质类型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心理特质,因材施教的长期运动锻炼却能够对其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营养学上一样,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运动成瘾也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和网络成瘾一样也是一种成瘾行为,是一种有损身体健康的行为。
所以,适度的运动锻炼不仅有益于我们的生理健康,同时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意义。并且,心理因素也能够帮助我们养成和维持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总是将每天的运动锻炼固定在一个时间点,那么久而久之会习惯在那个时间去运动,每天到了运动的时间点心理因素也能够激励自己去运动。另外运动伙伴也能够促进个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同伴共同运动更容易让自己坚持锻炼。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疾病,心理健康成为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营养学与心理学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在探讨饮食等生活方式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一个关注点。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主要功能物质葡萄糖,它就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也是心理功能的重要能源产物。葡萄糖对于我们的自我损耗、记忆等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不仅仅可以作为健康的结果,并且也可以将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心理状态本身也有助于我们抵抗疾病的侵袭。在考虑心理与营养健康的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应该将运动锻炼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考虑,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因素也能够促进我们的锻炼行为。综上所述,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不能够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并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有效的维持个体的健康。
作者:肖新月
第4篇:多元化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但目前的《食品营养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应用脱节、知识点繁多易混淆,以及课本内容更新慢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食品营养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多元化教学法的引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对象与考核方法
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对象。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对象为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共160名,其中2012级和2013级分别为78人和82人。传统教学法(对照)的教学对象为我院2010级和20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共152名。
多元化教学法的考核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的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为主,学生通过期末记忆知识点来提高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增加了学生期末的学习负担,忽略了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后,成绩的考核方法也应多元化,将学生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50%,其中平时考核还可以细分为:出勤考核10%,小组任务20%,翻转课堂20%。
多元化教学法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引入经典案例,引发学习兴趣。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引入经典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和解决营养学相关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营养与肥胖》一章中,引入了中国名著《红楼梦》的经典减肥食谱“牛乳蒸羊羔”,配合丰富的美食图片以及简短的制作视频,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如在《缺铁性贫血》一章中,引入了中医气血诊断和调理法,先介绍如何通过脸色、眼睛及手掌的观察来判断人的气血水平,然后介绍中医养生的调理方法,并结合营养学介绍饮食的调理方法,最后以学生自己为案例,分组观察气血水平,并设计出调理方案。
融入前沿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课本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中融入前沿知识,超越课本内容介绍学科动态,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营养与相关疾病》一章中,引入目前国际最前沿的人类基因组学和食物基因组学,从基因层面探索慢性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营养学的预防方法。
利用翻转课堂,启迪学生思维。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为主动学习、学生参与、混合式课程设计,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将学生的学习任务放在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由授课转为引导,实现解答疑问和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如在《营养学基础》一章中,涉及到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以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时容易混淆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7-8人一小组,要求调查各组员的营养素缺乏情况和缺乏的可能原因;在课堂中,先由每个小组组长讲述各组员的营养素情况,然后由教师总结各组学生的营养素情况,选择几种重要的营养素,讲解其作用机理及食物来源,最后将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设计行之有效的营养调理方法。
开展相关竞赛,巩固应用能力。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院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学科竞赛,如营养美食烹饪大赛、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竞赛以及食品营养配餐竞赛等,这些竞赛的开展,为学生课本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效果与分析
多元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成绩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多元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学生成绩均分提高了9.3分,及格率上升了15.5%,优秀率上升了17.8%。这说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深刻,明显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认可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学习兴趣与热情、思维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和总体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率为100%,不存在“不大理解”的情况;分别有78.75%、56.88%和68.12%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思维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认为多元化教学法对此三项有帮助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九成;有86.25%的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法非常满意,期待这种教学方法延伸至其它课程。
结论与展望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引入,使学生在总体成绩、知识理解、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均得到提高,为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单一的依靠教学和竞赛的模式毕竟有其局限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进入社会和服务社会,所以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去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是未来营养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林媛
第5篇:从营养学角度谈鲁菜的创新与发展
一、传统鲁菜特点分析
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几大菜系中,鲁菜以其咸鲜脆嫩、讲求原汁原味、制作精细而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山东以其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优势,为鲁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山东,生猛海鲜、蔬菜水果、粮食肉类、野菜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菜系,分别代表内陆和沿海的地方风味。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名厨云集,利用丰富的当地资源,全面继承传统的烹调技艺,广泛吸收外地经验,把东路福山、南路济宁的技术融为一体,达到了精湛完美的烹调境界。济南菜取料广泛,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瓜果蔬菜,即使是平时极为平常的芹菜、豆腐和畜禽内脏等皆可制成美味佳肴。济南的饮食业历来十分兴盛,原有的聚丰德、汇泉楼等曾经久负盛名的老店均以经营济南传统风味菜闻名。胶东菜的发源地在烟台,以烹调海鲜见长,曾经的宫廷御厨有很大部分都是烟台福山人,福山菜馆遍布于世界各地,对世界烹饪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鲁菜历史悠久,推崇传统。长期以来要求刀工精细、火候精准、烹调方法全面,尤以爆、塌、炒、炸、熘、扒见长,口味以咸鲜为本,精于制汤,对海珍品和小海鲜的烹调别具特色。传统鲁菜既讲究真材实料又讲究丰满实惠,至今仍有大鱼大肉、大盘大碗的特点。此外“汤”被认为是鲁菜的灵魂,分为“清汤”和“奶汤”两种,都是用鸡、鸭、猪骨、猪肉等为原料熬制而成。在山东,无论是海参、鱼翅、干贝、大虾等高档海产还是鱼、蟹等普通原料,经过一番巧手烹制,都可成为鲜美的佳肴。仅仅胶东沿海的比目鱼,能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技法就可制成数十道菜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
二、鲁菜发展现状分析
鲁菜作为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较早地成为独具个性风味的菜系。在北京,经营鲁菜的饭店非常多,当年的“八大楼”享誉京城。然而近年来,鲁菜的特点被其他菜系借鉴吸收,特色不再鲜明,同时从业人员思想较为保守,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市场运作观念,给人日势渐微的感觉。餐饮业有目共睹,南方菜系近年来盛行,川菜、粤菜和淮扬菜等占领我国北方餐饮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与低迷的鲁菜形成鲜明的对比。鲁菜究竟能否突出重围,传统鲁菜的潮流能否卷土重来是业界人士以及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形势的严峻让很多人开始为了鲁菜复兴而积极行动起来。例如鲁菜的发展经历了从过去调味品单一到调味品的多样化普及,从以咸鲜口味为主到出现了复合味,从原料使用的大众化到高端、西式烹调原料的选择等等一系列发展突破。目前鲁菜主要从原料、调味品、口味、技法、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当前的形势看来,只有创新,才是鲁菜发展的唯一出路,但是这条路怎么走,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是业内专家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三、鲁菜在营养方面的突破口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现代人对于菜肴的营养越来越重视。鲁菜在创新的同时必须要符合现代人的营养需求。
1.鲁菜的调味要符合营养要求
据研究表明,人体对于食盐的摄入量和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鲁菜讲究“咸鲜”,必须要注意不能“大咸”,口味要淡,可以重点突出“鲜”。现在备受消费者推崇的饮食原则就是“本味”主义,就是感受到原料本来的鲜味。比如盐水大虾、清炖鲫鱼、海蛎子炖豆腐等都突出了本味的特点,鲁菜的创新与发展不可以摈弃“原汁原味”这个特点,相反要发扬光大。食物中具有“鲜”味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谷氨酸、肌苷酸、鸟甘酸、琥珀酸等,它们是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可以考虑在烹调菜肴时多采用动物性食物制的汤或者加入适量动物性原料以提高菜肴的“鲜”度。这种做法虽然会导致制作成本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越来越追求品质。食盐的使用应该适量,尤其可以考虑引进西式烹调的多种调味品来配合本土调味品,突破传统研发多种复合味。此外,“中庸”的思想在调味方面也可尝试有所体现。味道讲究调和,使菜肴没有偏味,没有大辣、大咸、大甜、大生、大酸等突出的刺激性味道,追求五味调和百味香,大味必淡的境界。在鲁菜创新的过程中,调味创新是很重要的方面。
2.鲁菜的烹调技法符合营养要求
长期以来,鲁菜一直高度重视技术水平,以及烹调技法的体现。在人们看来,烹调技法是为烹饪艺术以及人体健康服务的,不应该过分强调。在鲁菜创新的过程中,不要受烹调技法框框的制约,要大胆地进行改变。现代人的理念已经不同于过去。以前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艺术体现手段非常有限。消费者只能从烹调技法和技术层次来欣赏烹饪艺术。但是现在,艺术体现形式多种多样,器皿、装饰、造型、营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人对于烹饪艺术开始追求多层次,多层面。鲁菜中能够很好体现菜肴营养价值的烹调技法应该大力弘扬,而且要深入研究,追求极致,像上浆挂糊、旺火快炒、蒸、炖等等。而煎、炸、烤等技法可以适当运用,以丰富烹饪艺术的多层次表现。营养与品味应该是鲁菜今后发展的两大方面。尤其是参加鲁菜创新比赛,选手尽量不要为技术含金量所制约,应该全方位追求烹饪的艺术表现形式。
3.鲁菜的原料选择符合营养要求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地处胶东半岛,延伸于渤海与黄海之间,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山东盛产小麦、玉米、红薯、高梁、谷子、大豆等,花生产量居全国首位。蔬菜果品不但类型繁多,而且有许多优良品种,章丘大葱、苍山大蒜、潍坊萝卜、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等全国闻名;刺参、鲍鱼、对虾、扇贝、加吉鱼、黄花鱼、八带蛸、海蜇、海带等产量巨大;调味品品种丰富,像即墨老酒、青岛啤酒、烟台红葡萄酒、临沂八宝豆豉等等。总而言之,鲁菜在原料方面较其他菜系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营养学提出烹饪原料应该“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等等,从原料的搭配角度进行创新是鲁菜的又一条出路。例如西餐,有时一道精致的菜肴其中无论是主配料还是调味料种类非常多,能让消费者体会出层次的分明,营养的丰富。老鲁菜对于烹饪原料的搭配重视程度不够,有时主料甚至只局限于一种原料,使得菜肴的营养价值比较低。选择优质、新鲜、特色鲜明的原料,加以匠心独具的搭配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创新效果。
4.鲁菜的宴席符合膳食平衡原则
鲁菜宴席发展历史悠久,到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基本上被行业所认可。但是宴席必须要注意营养价值的体现,符合人体膳食平衡原则。而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中,真正接受过高层次营养学教育的人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技术方面的权威,这就使得在鲁菜宴席营养学方面的研究人员非常少,而且知识深度不够。鲁菜宴席的教科书急需有新版本问世。正常来讲,每一桌宴席的能量值都应该进行计算,应该向消费者提供制作精良、品种较多,份量较少的食物,而且整桌宴席要体现出酸碱平衡、能量供需平衡等等膳食平衡原则,这是今后鲁菜研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颠覆食物能量过剩的时代,要创造营养当道的新时代。作为烹饪工作者,必须在宴席改革方面下大工夫,必须要抛弃传统中不符合现代要求的东西,只有轻装上阵,鲁菜才可能真正发扬光大。
作者:李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9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