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 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了20例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在对该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无效后均采取介入性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在采取动脉栓塞手术进行治疗之后,多数患者的病情明显得到控制,在半个月内阴道停止出血,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在术后两个月内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采用结扎手术,成功率高达95%。 结论 介入性动脉栓塞在对妇产科大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疗效显著,且具备止血快速、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能对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进行保留,在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介入性动脉栓塞技术;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
1.前言
妇产科患者出现大出血的现象是妇产科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该疾病的危险性极高,容易导致孕产妇的死亡,且极其的难治和突发,严重威胁着妇产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上多对骼内动脉结扎术加以运用,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来进行止血[1]。而多对骼内动脉结扎术的难度系数非常大,且不能完全进行止血;子宫切除手术会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还有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等情况,这会给生育期的妇女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由于其止血迅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以下将结合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的2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报道。
2.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共对20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年龄均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8.65岁;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15例;剖宫产术引发的急性大出血6例,人流术后引发的动静脉瘘大出血4例,平产后大出血2例,晚期的产后大出血2例,胎盘因素大出血2例,绒癌大出血4例;平均的血量为800-2000毫升。
3. 临床方法
对休克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运用Seldinger 技术经左右的侧股进行动脉穿刺,同步还需进行DSA,将一定标准的无菌导管分别在左髂和右髂的内动脉插入,并对造影技术加以运用,将子宫动脉的开口处选为靶血管,向内注入无菌的海绵明胶颗粒,完成动脉栓塞[2]。经 DSA 检验栓塞成功后再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式包扎,全部患者的手术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之内,需卧床休养24小时。 术后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查看其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并予以一定的辅助性治疗[3]。
4. 结果
20例患者在经过动脉栓塞治疗后,阴道大出血的症状均在30分钟内得到控制,子宫动脉的血流消失。 其中,15例患者在治疗后的一个星期内出血症状被完全制止,其余4例患者也在半个月内停止了出血;剩余的1例患者由于在剖宫产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在进行栓塞治疗后半小时内阴道又出现了大出血的现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了子宫切除手术。 在术后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症状,栓塞治疗的有效率达95%。全部病例在术后的一到两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
5.讨论
妇产科大出血的主要病因为不良妊娠及肿瘤性损伤等,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危及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操作复杂、易于反复、成功率低、且容易继发其他类感染,而且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会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4]。而在本组案例中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成功率达95%,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该术还具有以下优点:止血效果明显 、见效快、创伤小、安全 、手术时间短、避免剖宫、不良反应小 、患者的子宫可以得到保留、保留生育功能等[5]。因此,采用动脉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国福,尚鸣异,田晓梅,韩志刚,王雪珍,王冬燕,黄紫蓉,徐丛剑.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子宫颈内妊娠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03):182-184.
[2]祝洪澜,梁旭东,关菁,高健,韩红敬,于小明,崔恒.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在宫颈妊娠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01):35-38.
[3]杨小芸,刘兴会.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8):584-586.
[4]莫鸿忠,覃德河,何达莲.选择性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36-37.
[5]王丽梅,王树鹤,肖英,尚丽新.超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01):33-35.
上一篇: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的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