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7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n=38)患者口服小剂量甲巯咪唑(20 mg/d,顿服),对照组(n=38)服用大剂量甲巯咪唑(30 mg/d,分3次口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亢患者服用小剂量甲巯咪唑与服用传统剂量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小剂量甲巯咪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远少于常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巯咪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和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中Graves'病是甲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约占全部甲状腺亢进的80%以上。目前,我国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methimazole, 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甲巯咪唑(methimazole,他巴唑,MMI)是治疗Graves'甲亢的最主要的药物之一,它可抑制甲状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碘的有机化和碘 - 酪氨酸偶联,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此外,MMI 对甲亢患者有一定的自身免疫抑制作用。本文研究小剂量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7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n=38)患者口服小剂量甲巯咪唑(20 mg/d,顿服),对照组(n=38)服用大剂量他巴唑(30 mg/d,分3次)。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6~55岁,平均(39.6±6.2)岁;病程10 d~6年,平均192 d。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5~53岁,平均(38.7±5.3)岁;病程15 d~6年,平均病程178 d。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出现甲亢的高代谢及精神消化血液等各系统的症状,并且伴甲状腺肿胀,实验室检测TSH降低,FT3和FT4都升高。
1.3方法
1.3.1研究方法 观察组(n=38)口服小剂量甲巯咪唑(20 mg/d,顿服),对照组(n=38)服用大剂量他巴唑(30 mg/d,分3次口服)。待两组甲亢患者症状缓解逐渐减量至维持量,观察组的维持剂量减为5 mg,1次/d;对照组维持剂量减为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坚持服药1.5~2年。
1.3.2疗效判定 在患者连续服药1.5~2年停药后对疗效进行观察。有效:甲亢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FT3、FT4、TSH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无效:甲亢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未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测FT3、FT4、TSH未恢复到正常范围。
1.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例数为36例,占94.74%,而对照组中,有效的例数为34例,占89.4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例白细胞减少,占5.26%,对照组10例白细胞减少,占26.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占10.53%,对照组1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占31.5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甲亢药物治疗多年来一直采用口服大剂量甲巯咪唑的方式治疗(10 mg/次,口服3次/d)。近来据相关实验报道,真正影响疗效的是血液内和甲状腺内有效甲巯咪唑的浓度,只要甲状腺对甲巯咪唑的吸收达到饱和后,再高浓度的甲巯咪唑只会对患者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所以选择一个产生最好效果的适合剂量尤为重要。并且最近的相关实验证实,无论是采用顿服或分次服用,对血液内甲巯咪唑的有效吸收影响不大,所以本试验观察组采用了顿服的服药方式。本试验结果表明,顿服小剂量甲巯咪唑和传统的大剂量多次服用甲巯咪唑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小剂量甲巯咪唑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都要远远小于大剂量服药组,对患者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吕建中.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观察.宁波医学,1995,7(3):126-127.
芦萍.小剂量他巴唑治疗Graves'病临床观察.中国医疗前沿,2009,4(4):84.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1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61-1266.
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7.
王建萍.小剂量他巴唑顿服治疗甲亢疗效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1,8(18):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