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要】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让学生走上讲台、引入病例、联系生活、选讲经典试验等多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学好生理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其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因此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 让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即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把知识点讲透,仍然有部分学生兴趣不浓,不能专心听讲,重点、难点不能很好把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决定反窜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次老师,而教师当学生,坐在台下听讲[1]。
对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首先要选取合适的章节。因为血型内容简单,自学完全可以掌握,所以选取血液这一章节中的“血型”部分作为实验章节。上课前两周,把自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查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成课件,并且给出思考题: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如何判定血型?什么是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原则是什么?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症的关系等等,要求学生提前做准备。
学生在课下进行了积极的准备,部分学生还精心制作了课件,没有准备课件的也查了相关资料。上课时我们挑选了一个同学用他自己准备的课件上台讲课。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不仅课件做得不错,讲的内容也很全面、清楚,博得了同学们和老师的一阵掌声。学生讲完后,老师对此进行了讲评,对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和没讲清的部分进行补充,然后针对思考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再总结要点。
课后,进行调查,了解反馈信息。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新颖,记忆更深刻,而且锻炼了讲演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了主导地位,锻炼了自学能力,使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引入病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很多知识都可以在临床问题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但由于现有的课程设置,基础课学完后才能接触临床,这样就造成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脱节,学生学习生理学时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甚至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基础课对临床作用不大,而进入临床阶段又因为对基础知识的遗忘,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还发现,只要一讲到病例,学生们就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一幅饶有兴趣的样子,这也表明学生们对临床病例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根据所讲内容恰当引入相关病例。比如:在讲到动脉血压时,联系高血压病,介绍“高血压日”,介绍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如何避免高血压等。讲到胰岛素功能时,联系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临床表现,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好基础课对医学生的重要性,为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3 联系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生理学是介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学科,是机能性学科,尽管生理学知识抽象,但其理论和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介绍生理学内容时,联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规律,可以启发学生用生理学知识来解释生命的现象及本质[3]。比如:在讲到循环系统静脉回流时,可以联系到“人蹲时间过久,突然起立时为什么会出现头晕?”“长时间坐火车,又为什么会出现下肢浮肿?”在介绍到肺泡通气量,深慢呼吸和浅快呼吸那个更有效时,可以举例:“在进行长跑比赛时,肌肉耗氧量增加,是频繁换气供氧多还是深呼吸供氧多?”再如:介绍消化器官的神经调节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刚吃过饭后,不宜立即进行体育锻炼?”在介绍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后,提问“为什么要使用加碘的食盐?”在生理学教学中,把生理学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于理解、记忆,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增强信心。
4 选讲经典试验案例,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科学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每一个重要内容,都经过了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严密的推理和周密的实验验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介绍生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时,引入生理学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及其研究过程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向学生展示人类解开人体奥秘的过程,也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探索过程。比如:获得1936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loewi 用蛙心灌流试验显示迷走神经末梢释放迷走物质使心脏抑制的故事,furchgott发现no的故事[4],促胰液素的发现、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发现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故事,等等。通过介绍这些故事,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从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试验结果,敢于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而且加深对生理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承玉,李丽,徐秋玲,等. 角色互换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 30(4): 181-182.
2 姜建兰,彭聿平. 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5): 493-495.
3 邱丽颖,范红斌,杨志勇,等. 通过解释生命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7(2): 48-50.
4 杨学礼,冯娟. 一氧化氮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 生理科学进展, 2008, 39(1): 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