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彭 冉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河南南阳473058
[摘要]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实施瓣膜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死亡率、并发症的产生率、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的收缩压(PASP),并从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以及手术进行前的PASP的等级等方面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60岁以下的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其术后的PASP的变化值及LVEF的变化值都要更低,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于60岁以下患者更高,不同年龄患者在这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性别不同的患者其各项疗效指标都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的心功能等级慢慢升高,其术后的PASP值、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也会逐渐升高,而其LVEF值则慢慢降低,术前术后的差异较明显(P<0.05)。患者术前的PASP值越高,术后其PASP值与LVEF值的变化范围就越大,手术后就越容易产生并发症,同时其死亡率也更高。结论 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利用瓣膜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而患者性别不会对其产生影响;患者的心功能状况直接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整体疗效;患者术前的PASP值越高,其临床疗效越差,在进行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及控制其高危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心脏瓣膜病;肺动脉高压;瓣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149-03
[作者简介] 彭冉(1975-),男,河南省南阳人(籍贯),南阳医专一附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脏外科。
对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为实现治疗目标,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找出患者的病因,然后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法。从本质上来说,肺动脉高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发生病变而导致被动性肺血管重建而造成的,因此要想将患者肺动脉高彻底纠正过来,其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迟早地实施手术治疗[2]。本文选取了70例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实施瓣膜手术,并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所选取的70例患者均为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男40例,女30例;>60岁30例,≤60岁40例。患者的心功能等级依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的分级方案进行划分,Ⅱ级患者33例,Ⅲ级患者25例,Ⅳ级患者12例;肺动脉高压呈轻度者41例,肺动脉高压呈中度者20例,肺动脉高压呈重度者9例。
1.2方法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保持中低温体外循环。所有患者均使用膜肺,在体外循环的预冲液当中加入白蛋白,为保护心肌可将高浓度的钾含血停搏液注入患者冠状动脉口或是主动脉根部,将冰屑置于心脏表面以实施降温处理。在进行二尖瓣的转换时尽量保留瓣下结构,手术过程当中要对三尖瓣进行常规的探查,若三尖瓣无法完全关闭则可采取DeVega成形术,若闭合程度较深则选择使用成形环[3],待心脏复跳之后,行注水试验来判断患者三尖瓣是否关闭及其关闭程度[4]。心脏复跳后立即给予患者多巴胺及硝酸甘油[5]。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的收缩压(PASP)。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t来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可使用单因素方差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则采用LSD-t来检验;如果理论频数介于1~5之间,则应利用检验,若理论频数小于1,则应利用Fisher的确切概率法[6]。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临床疗效
60岁以上患者较60岁以下患者手术前后的PASP值及LVEF值变化要更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60岁以下患者要更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性别患者的手术临床疗效
不同性别患者其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的手术临床疗效
患者心功能等级慢慢升高,其术后PASP值、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会逐渐升高,而其LVEF值会慢慢降低,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不同肺动脉收缩压的患者其手术临床疗效
患者手术前的PASP值越高,其术后的PASP值及LVEF值的变化就越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就及死亡率也越高(P<0.05)。见表4。
3讨论
本文主要对我院所收治的7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及观察,分析了影响手术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案选取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与手术之后的死亡率、并发症的产生率、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的收缩压(PASP)作为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的主要指标。同时从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等级及PASP等级四方面比较并评价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心功能等级逐渐升高,其PASP值、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慢慢升高,而其LVEF值则会慢慢降低,且手术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患者PASP值越高,手术后患者的LVEF值变化及PASP值的变化就越明显(P<0.05),而患者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更高(P<0.05);相比于60岁以下的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其术后的PASP的变化值及LVEF的变化值都要更低,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于60岁以下患者却要更高,两个年龄层次的患者在这些方面显著的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性别不同的患者其各项疗效指标都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据以往的研究,对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受患者年龄、心功能等级以及术前的PASP值的影响,而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相符。
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患者的左心室出现过大前负荷而导致肺部的血管受长期的慢性被动重建而引起的[7]。肺动脉高压可使以及手术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而心脏瓣膜病患者若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则会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但肺动脉高压并不是给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据本案观察与研究发现,若能做好术前准备,在手术过程当中强化对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同时在手术完成以后实施临床监护并给予患者相应药物以降低患者肺动脉,利用瓣膜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是可预见且非常准确的。给患者实施瓣膜手术,特别要注意PASP与预后之间的联系。据研究,患者的PASP值越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就越高。为此,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瓣膜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
本案认为,肺动脉高压是影响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高危因素,在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价、手术期注意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控制患者肺动脉高压便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故在今后的研究当中还需要对其高危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许发珍.139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1(4):256-259.
[2]罗业春.7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5):37-38,41.
[3]刘桂栋.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98-99.
[4]顾虹.儿童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疗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6):695-697.
[5]崔振田.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3):608-609.
[6]严颖琦.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8):19-20.
[7]龚碧云.多排螺旋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5):39-41.
[8]谢丹.心脏瓣膜病继发的肺动脉高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4):337-339
(收稿日期:2014-04-2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