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刘 可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民医院秘尿外科,广西横县 530300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附睾炎患者采用精索封闭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附睾炎患者80例,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以西药作为基础,给予精索封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5%、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附睾炎患者采用精索封闭进行临床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急性附睾炎;精索封闭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171-02
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中急性附睾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最近几年,发病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1]。附睾炎会造成输精管、附睾出现纤维性阻塞等症状,一旦于双侧发生,则会造成不育等后果。因此,应及时对疾病给予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随机抽取最近3年到我院男性生殖科接受治疗的急性附睾炎患者,采取精索封闭给予临床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9岁,中位年龄为(42.3±2.1)岁,病程在1~10 d,平均病程(3.5±1.1)d。本组患者在疾病并发前均出现尿道膀胱炎刺激等症状,通过彩超对本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均显示患者患侧有少量鞘膜积液、急性炎症征象、患侧附睾肿大等症状。参照《泌尿外科学》[3]对本组患者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体现如下:①附睾肿胀同时有局限性压痛、疼痛等症状,涉及到腰部以及腹股沟区位置,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②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以突然增多呈现。③将淋球菌、结核、真菌等特异性感染等症状全面排除。以自愿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精索封闭给予临床治疗,全部患者以仰卧位平躺,将阴毛剃尽,消毒患侧阴囊以及腹股沟区,分别在外环口下方将精索找到,通过左手给予固定,通过指尖压下后将输精管挤开,防止出现穿刺损伤的情况。采用7号注射针头通过45°斜向下方的方式在精索鞘膜内刺入,左右摆动针头时应该相应移动精索,确保能够正确的刺入。给予注射之前应该将注射器轻轻回抽,如没有发现回血明显的情况,则应该给予封闭处理,能够防止由于直接将药物注入精索导致血管出现严重并发症。将配置好的药物过半的注入后,轻微的往内侧方向移动注射器,全部推完剩下的药物。将针拔出后轻轻按摩局部,需要托起患者的阴囊。让患者平卧在病床30 min后则能够下床走动。基础药物如下: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2g或者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2%浓度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通过分析患者药敏试验结果、附睾穿刺液细菌培养等合理的调整药物用量,每天1次。如果患者有着相对严重的局部症状,则应该每天2次,1个疗程为5 d,间隔3~5d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对照组采取5~葡萄糖500 mL联合青霉素钠640万U给予静脉滴注,1次/d;通过硫酸链霉素0.5g给予肌肉注射,2次/d;口服复方新诺明药物,每天2片,2次/d,第一次用药时应该使用加倍的药量。倘若无法有效控制炎症,在应该将静脉滴注药物更换成5%浓度葡萄糖500 mL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6 g,2次/d,不改变口服药物。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参照《泌尿外科学》[3]诊断附睾炎的相关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具体体现如下:①痊愈:患者临床上局部红肿、局部刺痛等症状改善较为明显,附睾硬肿块逐渐消失,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细菌培养、附睾穿刺液培养以及尿液分析等结果均以阴性呈现,通过B超对患者进行检查,睾丸肿胀、附睾炎症范围等缩小情况较为明显,或者全部消失,有着正常的血供。②有效:患者通过治疗后,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附睾肿块逐渐缩小,但触痛情况不明显,通过阴囊彩超进行复查时,发现附睾以明显缩小呈现,由丰富的血供逐渐往正常转变,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情况较为明显。③无效:通过治疗后,患者局部症状没有获得明显的缓解,没有减轻附睾硬肿块,阴囊部出现不适、下坠等症状,触碰时有着较为明显的疼痛。通过阴囊彩超进行检查,可以发现附睾有着相对明显的肿大症状,丰富的血供,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高。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通过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采取χ2检验组间率的对比,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5%,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精索封闭治疗时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青紫症状,但对治疗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无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停止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3讨论
急性附睾炎疾病感染途径以逆行感染为主,其致病菌有衣原体、淋球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4]。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大部分急性附睾炎患者均能明显发病因素,但仍有小部分患者没有明确的病因,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同样是引起疾病发病的因素。急性附睾炎患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以阴囊内存在不适,且以突然发作呈现,同时患侧阴囊发生疼痛、红肿等症状,在行走或者站立时疼痛较为明显。患侧附睾以发硬、肿大等症状呈现,有着较为明显的触痛,同时顺着输精管往腰部、腹股沟区等位置放射[5]。由于附睾肿胀有着较快的进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能以加倍的速度增到附睾体积。发病初期,睾丸有着清楚的界限,疾病逐渐进展后,没有清晰的界限,精索水肿逐渐增粗,在几天内变会进展为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等症状[6]。患者常以高温呈现,同时会发生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并发症,检查血常规白细胞以增高呈现,逐渐加快血沉速度,以向左的方向移动中性粒细胞。检查尿常规时发现有白细胞呈现,尿道分泌物培养或者尿培养发现有细菌生长。以往急性附睾炎患者的临床常以休息、局部冷敷、抗生素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急性附睾炎起病较急,局限性炎症会逐渐往鞘膜以及精索等位置扩散,造成鞘膜水肿以变厚呈现,附睾以及睾丸淋巴回流以及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对快速吸收药物消散局部炎症有一定的影响。急性附睾炎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有着较长的耗时,对患者治疗预后产生影响。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得知,倘若急性附睾炎患者在发病初期联合使用激素类、麻醉剂、抗生素等药物给予精索封闭治疗,获得治疗效果相对明显。精索封闭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血药浓度得到明显提高,使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得到减少,促进药物活动得到明显发挥[7]。激素类药物能够起到局部水肿炎性反应、止痛等效果,能够明显保护组织细胞。联合使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麻醉类药物,能够获得相互互补的效果,有着较短的疗程。封闭治疗过程中通过两只手指将输精管挤开,使损伤输精管的情况得到明显减少,确认穿刺后在精索鞘膜内进入后给予回抽,如回血情况不明显,则将药物注入。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5%、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1例发生皮下青紫症状,主要是由于穿刺操作时对皮下血管有所损伤,完成封闭后没有足够的按压事假,皮下出血淤散造成的。代表着急性附睾炎患者采用精索封闭进行治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全身以及局部症状,在较短的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疼痛。
综上所述,精索封闭用于急性附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治疗效果相对理想,降低患者疼痛,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阚庆国,葛宏,葛长龙,等.急性附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4):182-183.
[2] 黄学冬,李志远,王安勇,等.用精索封闭法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1):522-523.
[3] 郭应禄,周利群.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338-339.
[4] 陈弋生,陶凌松,孔艰,等.阴囊急症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4(6):722-723.
[5] 张宏伟,翟国炜.急性附睾炎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4):633-634.
[6] 马文民.急性附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0,10(8):192-193.
[7] 王强,陈宇东,张倩,等.附睾精索被膜切开术治疗急性附睾炎[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9(3):877-878.
(收稿日期:2014-07-0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5120.html下一篇: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