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谢晓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 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疗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及讨论。方法 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胆囊疾病患者73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于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观察组患者, 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并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89.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囊疾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迅速、高度微创等优越性,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临床研究;胆囊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38-02
[作者简介] 谢晓东(1980-),男,江苏徐州,硕士,主治医师,从事研究胆囊切除方面。
人均摄入高脂肪量、高蛋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高,同时胆囊疾病被诱发的概率也逐渐升高,临床多见于50~60岁微胖女性[1]。我国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国家,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胆囊疾病,并发情况如大量腹水、十二指肠梗阻、急性重要脏器衰竭、假性囊肿胰腺坏死等会在临床中出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会受到严重威胁[2]。传统开腹手术被取代原因,即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康复迅速、操作简便等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而成为广大医患的首选[3]。探析LC术与OC术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对胆囊疾病患者进行LC术及OC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胆囊疾病患者73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7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7±11.9)岁;均经病理、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疾病类型:胆囊息肉20例,单纯胆囊结石23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如平均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可通过降低血胰屏障、胰液的分泌及胰酶活性等对所有患者抗生素行支持对症疗法,患者用药在急性胰腺炎重症、轻症各组间基本相同,且各组在术前无并发情况,对照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经右肋缘下或右上腹直肌切开,打开腹腔后暴露胆囊底,顺逆结合式将游离胆囊组织切除,术中酌情放置引流管;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位,左侧倾斜15~30°,行四孔法,弧形切开脐轮下缘10 mm,维持气腹压力10~15 mmHg,置入1 cmTrocar,探查胆囊及胆囊三角是否有粘连、炎症程度,将胆囊三角区钝性分离,将手术视野维持清晰,胆囊三角区的血管分布密切观察,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钛夹夹住并切断,胆囊用电凝钩分离,胆囊床电凝止血,电凝进行胆囊游离,分离胆囊后取出,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决定是否置入引流管。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并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3 临床疗效评估
参照以下评估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显著减轻,影像学检查正常,术后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略有减轻,影像学检查正常,术后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体征稍减轻,影像学检查异常,术后复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
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89.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据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十分之一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急性胰腺炎[5]。呕吐恶心、腹胀、黄疸、腹痛、发热进行性加重等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胆道感染是诱发胆囊结石并发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原因、且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使炎性渗出液弥散到胰腺或因壶腹部括约肌痉挛、水肿,排泌胆汁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腺导致。目前主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进行治疗,对于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手术疗法已成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6]。
胆囊结石并胆囊疾病治疗及预防复发目前在国内外的金标准即为LC术,其手术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①为排除胆管梗阻,选取的病例应严格按照标准,尽量行MRCP检查于术前有条件者;②对胰腺炎重症患者于术前行一般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不然,转化率会因手术过早而升高,复发的风险性也会因手术过晚而增高[7],应准确把握手术时机;③避免导致疾病的再次复发,术中如发现可疑胆管梗阻时,应根据情况进行胆道造影或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8-9]。
本研究探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以下优越性:①LC术式四孔法长度为3.0 cm,手术切口小,高度微创,对患者的血管及神经无损伤,同时创伤性较小,减轻患者的疼痛;②为使术后腹腔感染几率降低,因此,手术应在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行,以避免外界与腹腔内部的直接接触。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89.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允海等[10-11]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降低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高度微创,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迅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靠安全。综上所述,胆囊疾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迅速、高度微创等优越性,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田伟龙.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3例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173-174.
[2]宋安,王东.急性胆囊炎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 (30):702-703.
[3]邹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153-156.
[4]夏永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8):234-236.
[5]Okuno M,Iwashita T,Yasuda I,et al.Percutaneous transgallbladder rendezvous for en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altered anatomy[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3,48(8):974-978.
[6]沈泓波.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5(32): 122-123.
[7]王正中,袁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73-174.
[8]程安国,陈桂英.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702-703.
[9]徐远达,朱跃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153-156.
[10]高允海,冯雷,韩柯鑫,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相关处理及预后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1(14):234-236.
[11]Hongyi Cui,John J Kelly,Demetrius E M Litwin,et al.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using a modified dome-down approach with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instruments[J].Surgical Endoscopy,2012,26(4):1153-1159.
(收稿日期:2014-08-2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5631.html上一篇: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