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孙建伟 马连学 史殿志 张立芬
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检验科,辽宁抚顺 113008
[摘要]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水平,讨论其在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6月间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将其分为3组:①恶性肿瘤临床未转移组。②恶性肿瘤转移组。③治疗缓解组。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DP﹑D-2聚体﹑FIB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FIB ﹑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FIB ﹑D-2聚体﹑FDP的含量升高显著,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 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均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的高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FIB﹑FDP﹑D-2聚体的水平常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并与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预后有关。对于发现早期DIC,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恶性肿瘤;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
[中图分类号] R7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124-02
[作者简介] 孙建伟(1973-),女,辽宁抚顺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伴随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在肿瘤病人身上,由于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肿瘤的转移,均可导致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并发血栓性疾[1]。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是凝血和纤溶系统的3个常用及敏感指标。该研究通过检测该院2014年1—6月间30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FIB﹑FDP﹑D-2聚体水平,探讨其凝血功能发生的变化,对恶性肿瘤患者是否转移做出辅助诊断,对患者预后疗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3月10日—3月15日体检中心30~50岁的健康人群3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实验室检查3项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排除心脑血管﹑肝肾疾病,静脉血栓疾病,高凝状态疾病。最近2周内未服用抗凝药物。排除溶血和乳糜血标本。
恶性肿瘤组:选择在该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其中肝癌60例,肺癌90例,肠癌50例,乳腺癌30例,胃癌50例,血液病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影像学确诊,并将其分成3组:①恶性肿瘤未转移100例,年龄35~60岁之间,男性49例,女性51例。临床确诊后未发生转移,未经过任何治疗,空腹采集抗凝血标本。②难治转移组135例,年龄37~62岁,男性70例,女性65例。在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反复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入院后抽取抗凝血标本。③治疗缓解组65例年龄33~58岁,男性34例。女性31例。在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未向其他的组织或器官发生转移,经影像学确认的患者65例。
1.2检测方法
1.2.1样本采集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1.8mL,放入含0.109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的真空管内,以3000rpm离心10min,留取血浆备用。
1.2.2仪器,试剂,检测方法采用法国斯塔高公司生产的STA-GO-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在4h检测完毕。其中质控品﹑D-2聚体﹑FIB的试剂是原装进口配套,试剂由沈阳佳普提供。FIB试剂的批号为111453,D-2聚体试剂批号为111063。FDP试剂是日本积水进口,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FDP试剂的批号为824REF。D-2聚体﹑FDP用免疫比浊法检测,FIB用凝固法法检测。FDP≥5μg/mL为阳性,D-2聚体≥0.5μg/mL为阳性。FIB的正常值为2~4g/L。由于溶血和乳糜血标本对比浊法有影响,所以要排除溶血和乳糜血标本。每天检测标本前做两个浓度的质量控制,结果都在控制范围内。
1.3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检出阳性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统计。
2结果
由表1可见,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FIB﹑D-2聚体﹑FDP的含量升高显著,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2可见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均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的高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正常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纤溶系统处于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状态,始终维持着血管内血流畅通[2]。血浆FIB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组织坏死和炎症时可迅速升高数倍。血浆FIB作为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蛋白,其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有关,而且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有一定关系,主要参与血液凝固。FDP是反映血循环中FIB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生成X﹑Y﹑D﹑E碎片,它反映纤溶系统的激活[3]。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继而在XⅢa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单体,交联纤维蛋白单体被纤溶酶降解为包括D-2聚体在内的一系列降解产物。
D-2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它的升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标志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4]。作为交联蛋白的特异性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了机体继发性纤溶增强,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5]。有实验证明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并且普遍存在着D-2聚体明显升高的情况[6]。该研究结果显示当肿瘤发生转移时,体内的高凝状态会加剧,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会增强。D-2聚体的含量和阳性率显著升高,这与文献报道肿瘤晚期血浆D-2聚体水平升高且随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7]相符。当肿瘤发生转移时,发生血栓和DIC的几率也会增加。当通过治疗后D-2聚体的含量和阳性率明显下降,体内的高凝状态得到缓解。很多文献报道了用D-2聚体和FIB观察患者的病情,该研究通过检测D-2聚体﹑FIB﹑FDP三者水平,动态观察三者水平变化,更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和疗效判断。避免血栓和DIC的发生。
FDP主要反映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明显增高。而D-2聚体则是继发性纤溶的灵敏指标。利用这点可以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FIB及其降解产物FDP是决定癌细胞转移的关键因素,有研究显示[8],FIB及其降解产物FDP的血浆含量,在体内有癌细胞时升高,可以增强血小板对癌细胞的吸附,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转移。因此对患者血浆FD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其由高到低可作为肿瘤受到控制的一个信号,FDP水平继续升高往往预示着肿瘤有转移的倾向。该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FIB和FDP水平明显增高并与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恶性肿瘤转移组的FDP的含量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FD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因此发生血栓和DIC的几率会增加。FIB﹑FDP﹑D-2聚体在血栓和DIC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较早的发现一些隐匿型的DIC,对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该实验结果显示,FIB﹑FDP﹑D-2聚体在肿瘤转移时明显增高。说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学改变明显,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转移,病情重预后差。恶性肿瘤经治疗后FIB﹑纤FDP﹑D-2聚体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凝血和纤溶系统逐步恢复正常,这说明对血浆FIB﹑FDP﹑D-2聚体含量的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我们观察病情和疗效,可作为某些常见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诊断的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敬全,耿晓星.分化相关基因NDRGI在恶性肿瘤中的进展[J].现在肿瘤医学,2009,17(12):2432-2434.
[2]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戴庆忠,吴素碧.肝病患者血浆D-2聚体﹑FDP测定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40-1141.
[4]张文芳,高云,郭鹏,等.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6):468-469.
[5]叶晓芳,刘双,杨京华.血浆D-2聚体水平测定在不同肺部疾病的临床意义[J].心肺血管杂志,2009,28(1):7-9.
[6]黄学梅,喻垚,王亚丽,等.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学杂志,2012,33(15):1850-1853.
[7]杨艳丽,胡淑玲,任健康,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2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2):164-166.
[8]朱武凌,范秉琳,贺立山,等.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血症及其原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3):180.
(收稿日期:2014-09-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5740.html下一篇: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