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李振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目的 观察总结7.5%氯化钠(NaCI)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各种病因引起的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血压低于80 mmHg/50 mmHg的临床急症病人纳入观察范围,且休克指数>1.0,伴四肢皮肤苍白、湿冷。接诊后立即自周围静脉10 min内快速输入7.5% NaCI液250 mL;分别在静脉输液前、后观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四肢末梢循环情况;留置尿管记录1 h尿量。结果 89.47%(34/38例)有效,其中73.53%(25/34例)患者效果明显,快速给予7.5%NaCI液15 min内收缩压升至100 mmHg以上,尿量也增加显著,均在80 mL/h以上;26.47%(9/34例)患者快速给予7.5%NaCI液尽管改善休克但效果不明显,其中5例因就诊较晚,休克程度较深并发DIC,3例出血量过大,1例因窒息抢救不及时死亡。10.53%(4/38例)的患者考虑7.5%NaCI液滴速缓慢,未达到有效标准。 结论 7.5%NaCI液为输血前稳定血压,抢救和稳定生命体征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内环境,提供了一个简洁有效的救治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7.5%氯化钠液;休克指数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11-02
[作者简介] 李振宇(1972-),男,宁夏银川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外科学临床研究工作。
在门、急诊抢救病人中常常遇到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在体内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传统方法是输入等渗溶液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来进行抗休克治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仅输入量难以掌握,而且补液过量会导致组织水肿[1]。为缩短缺血时间减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临床上快速输血,但必须经输血前检查、配血、复温等一系列措施,无法立即执行。2010年6月—2011年8月期间该研究利用7.5%氯化钠液抢救了低血容量性休克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门急诊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快速输注7.5%NaCI液病人共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8.0岁,平均年龄46.4岁;既往体健35例的患者系车祸、刀外伤、高空坠落所致急送该院就诊,既往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1例的患者无明显诱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就诊。详细疾病谱如下:肝破裂8例,肾破裂6例,骨盆骨折腹膜后巨大血肿7例,脾破裂11例,周围大血管损伤6例,其中合并两个脏器以上损伤7例,包括锐器伤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
1.2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如下:①因各种原因引起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血压低于80 mmHg /50 mmHg;②休克指数>1.0,伴四肢皮肤苍白、湿冷。结合患者既往史、该发病病因以及门、急诊X线、B超、CT等影像学辅助技术初步诊断,在急诊处理的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分诊。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接诊时告知了快速输入7.5%NaCl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并发症,该研究取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 研究方法
接诊后所有经询问病史、明确病因、结合辅助检查得出初步诊断符合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均纳入该研究。告知患者或(和)家属病情及后续诊疗方案取得其同意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10 min内快速输入7.5%NaCl 250 mL,然后输入等渗盐水,输液过程中监测患者心肺功能,分别在静脉输液前、后观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四肢末梢循环情况;留置尿管记录1 h尿量。该研究中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一般组-治疗时间无异常且治疗后有效且未出现并发症者;就诊晚组-患者自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30 min;大出血组-初步估算一次出血量>500 mL或者累计失血量>1 000 mL归组;死亡组-患者死亡。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平均动脉压数据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尿量的计算由本科室经验丰富的护士共同读数取平均值。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快速输入7.5%NaCl 250m后患者大体情况
有效者占89.47%(34/38),其中一般情况者占73.53%(25/38),26.47%(9/34)患者改善休克但效果不明显,其中5例就诊较晚,3例大出血,1例死亡;10.53%(4/38例)的患者考虑7.5%NaCI液滴速缓慢,未达到有效标准。见表1。
2.2 快速输入7.5%NaCl 250 m后平均动脉压、尿量的变化
有效患者中,效果明显的一般组,快速给予7.5%NaCI液15 min内收缩压升至100 mmHg以上,尿量也增加显著,均在80 mL/h以上,30 min扩容量为26%,1 h后血钾、钠浓度恢复正常;26.47%(9/34例)患者快速给予7.5%NaCI液尽管改善休克但效果不明显,其中5例因就诊较晚,休克程度较深并发DIC,3例出血量过大,1例因窒息抢救不及时死亡。见表2。
3 讨论
各种创伤所致急性失血性的休克发展凶险迅速,其不可逆性的进展则可进一步发展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并发肺部感染和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而且病程与休克的发展相关,尤其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同时导致休克的主要脏器如该研究中受损的肝脏、肾脏、脾脏以及大血管的继续失血和功能的减退,甚至衰退更加加快了病情发展,该研究中34例患者中8例转诊继续充分补液输血、使用扩血管类药物及对症处理改善全身状况后急诊手术止血,休克逐渐缓解;1例患者因大出血窒息死亡。有9例治疗后纠正了休克但因失血量过大或者就诊不及时后病情进展并发DIC,因体内有限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再动员再分配机体体内微环境中血液粘滞度更高,不能进行足够的气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进而使得病情更重,休克症状也更难得以纠正,这些都提示了及时有效改善机体循环血量的重要性。
目前有动物实验报道[3]快速输注7.5%NaCI液来补充循环血量改善微环境治疗休克。该研究38例中34例显效,也证实了快速输注7.5%NaCI液能够在供受体血型配对前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各主要脏器的血供,提高血压,改善主要脏器功能避免其功能进一步受损。再者,理论上7.5%的NaCI液(约2 400 mosm/L),通过高渗透作用可以动员间质液进入血管[4],暂时性的产生内源性液体重新分布,额外补充了部分有效循环血容量,同时阻抑心血管抑制反射,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新排血量,有利于后续的急诊急救。此外,临床急救中我们发现常规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尽管可能使失血患者血压暂时回升,但输注后反而极度稀释有限的血液,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细胞无氧代谢增加,造成组织水肿加重[5],给后期抢救及治疗带来严重障碍,而7.5%的NaCI液输注后会产生高浓度的渗透压[6],将组织和细胞内的水分快速转移到血管内,稳定了血压,避免了大量输液导致血液被极度稀释的一系列不良后果[7]。
快速输注7.5%NaCI液能够简洁而迅速执行,为院前和就诊时输血前稳定血压,抢救和稳定生命体征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内环境,是休克治疗中重要的前奏,但其后序的急救措施如有效补充循环血容量和病因治疗即及时止血等才是关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Ni Choileain N,Redmond HP.The immun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injury[J]. Surgeon,2006,4(1):23-31.
[2] 刘万宝,刘剑,乔着意,等.高渗盐水抢救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1,9(31):777-780.
[3] Keel M,Trentz O.Pathophysiology of polytrauma[J].injury,2005,36(6):691-709.
[4] CoheIl WR.Hemorrhagic shock in obstetrics[J].J Perinat Med,2006,34(4):263,271.
[5] 刘雅东,汪占祥.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18(23): 4102-4103.
[6] 王莉.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在急诊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 433-434.
[7] 乔着意,刘剑,赵庆波,等. 3%高渗盐水在急救治疗创伤性低容量休克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 809-812.
(收稿日期:2014-01-19)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转行应保持词语的完整。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的"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和”、“与”、“及其”等)不宜留在行末。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6043.html